再生障碍性贫血不再是绝症 越早治疗效越好

中国新闻网 4422 2014-04-11

受访专家/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主任医师 王顺清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 毛平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种绝症”的观念要改变了。记者从第四届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友会获悉,随着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再障的治愈率。血液科专家提醒,再障越早治疗,疗效越好。

“再障”不再是一种绝症

       以往,重型再障的死亡率在80%左右,但现在,再障可以治愈,治愈率在70%-80%,很多病人治疗后都可以正常生活、工作、结婚和生子。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王顺清在病友会上称:“再生障碍性贫血不再是一种绝症。”

       据介绍,再障是由于化学、物理、生物因素或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临床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和感染。王顺清介绍,由于白血病的发病率相对比较高,近年来各种宣传也比较多,而大众对再障的认识远远不足,常把再障误以为是白血病,再障患者及家属误认为得了绝症,于是不积极治疗,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期。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毛平介绍,再障是可治愈的,而且治愈率较高,如果在条件比较好、有经验的医疗机构做造血干细胞移植,一般20岁到30岁(乃至40岁)有80%-90%的治愈率;年龄较大的治愈率也可以达70%。不能移植者采用免疫抑制治疗,长期生存率也达80%以上。

越早治疗,疗效越好

       公众对再障还有一个认识误区,认为再障既然不是肿瘤,就可以慢慢治,于是就用中药或各种民间偏方慢慢治疗,结果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王顺清提醒,重型再障如果不及时治疗,有90%的几率会在六个月内死亡。对于重型再障要马上治疗,拖的时间越长疗效越差,有些患者就是从轻型拖成了重型。

       重型再障的治疗主要有免疫抑制剂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两种。以前做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都要配型,而且和同胞的兄弟姐妹之间要配型完全一致,即配型“全相合”才能进行,但现在患者有了福音——配型半相合也可移植。

       近年来,随着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发展,单倍体(半相合)同胞供者移植也逐渐用于重型再障的治疗,并取得满意疗效。有了这种技术,不仅局限于兄弟姐妹之间配型,父母可以给小孩配,小孩也可以给父母配。

       王顺清介绍,父母和直系亲属的配型成功率会高一些。非血缘关系的捐献者配型较难,只有十万分之一的相合率。而且骨髓库从配型到拿到干细胞可能要三个月时间,这段时间病人重度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严重威胁再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一般是在同胞兄弟姐妹和其他近亲家属里面寻找到配型相合甚至不全相合的供者。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