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对校准品也有这样的误解
一般来说,检验系统由检测方法、仪器、试剂、校准品、质控品等构成,还包括操作规程、操作人员、环境等。校准品在整个检验系统是至关重要的,仪器在校准以后才可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校准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但目前有两个误区:
1、误将质控品当作校准品使用;
2、误认为校准品是“开放”的。
质控品是用于质量控制的物品,即使是定值质控品也是如此。质控品的定值可能是由多个实验室测定结果经统计学处理而来的。校准品则是校准仪器用的,其定值应有溯源性。有的实验室在开机测定标本之前,先用质控品进行测定,这也只是质控的一种方法,代替不了校准。
至于校准品是否“开放”?可以肯定的说是“不开放”的。由于基质效应,同一校准品的校准值在不同检测系统上是有差别的,当然这种差别有大有小,或可忽略。但校准品是“开放”的认识是不正确的。从量值传递来看,校准值不一定是实际测定值或理论值,更多的是调整后人为赋予的值。理解这一点很重要,一方面可以理解用同一校准品的校准值使用在不同检测系统上(仪器和试剂),患者标本测定值间可比性为什么往往不理想。另一方面在选购、使用校准品时应考虑到该校准品适用于何种仪器和试剂。
编辑:范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