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医院-中国研究改写美国指南

医学界心血管微信频道 4146 2014-06-10

       2014年5月1日,美国发布的最新版《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指南》中首次描述了我国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脑血管病中心进行的CHANCE研究结果,随着这一国际脑卒中领域最权威、影响力最大的指南的改写,全球的指南都将改变。

       北京天坛医院于2010年10月29日成立了天坛脑血管病中心。每年的那一天是世界卒中日,选择那一天是在宣布要与世界卒中研究同步前进。在那之前和之后,北京天坛医院在国内外的神经内科领域均取得了卓越成就,而所有这些成就都与一个人有关:副院长王拥军。

 

最年轻的科主任

       38岁那年,王拥军空降到北京天坛医院,成为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历史上最年轻的科主任。在这之前,王拥军是北京市科技新星培养计划被选中的一员,在美国阿肯色医科大学进行生化方面的博士后研究。

       在美国,王拥军参与了一系列世界前沿研究,并以突出的表现成为实验室总管。通过在美国的学习,王拥军领悟到:建立一个系统比学一个方法,对国家、 对个人更重要。

       这个时候,天坛医院正计划打造世界一流的神经内科,院长戴建平拨通了远在美国的王拥军的电话,两个人聊了一个小时,王拥军决定回国到天坛医院去。他说:“我一直想做脑血管病的体系建设,戴院长给了我充分空间,他说科室设计由你自己做,医院全力配合你的工作需要,这是吸引我的最重要因素。”

       中国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脑卒中,而脑卒中的抢救是一个多学科协作过程。进入天坛医院工作的王拥军终于可以实践他“建立一个系统比学习一种方法更重要”的理念了。

 

第一家标准卒中单元

       王拥军在天坛医院致力于打造中国神经内科新模式的第一项成就,是创建了国内第一家标准卒中单元,戴院长践行了全力配合王拥军工作需要的承诺,把医院里的一层楼按照王拥军的想法进行改建,并受到了社科委的资金支持。

       2001年5月,王拥军亲自规划设计的中国第一个卒中单元在天坛医院诞生,从根本上创新了脑卒中的诊治模式,在病人早期治疗时,结合康复训练,形成了新的病房管理模式,为病人提供集医疗、康复、预防、宣教为一体的身心共治综合医疗模式。

       这一模式建成后,天坛医院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降低了15%,致残率下降了30%,医疗费用降低20%。这一模式向全国推广后,不仅提升了国内脑血管病的整体治疗水平,也大大拉近了中国和国际的距离。

       这只是王拥军宏伟规划的第一步,距离他打造与国际同步的高级卒中中心,还有漫长的道路。

 

全球最大样本库

       为了让中国的卒中中心跻身全球脑血管病研究的核心之列,王拥军开始筹划打造世界上最大的脑血管病样本库。

       2009年,脑卒中病因与发病机制分型样本库在天坛医院启动,这个样本库吸引了国内外的专家前来共同开发使用样本库数据。同时天坛卒中临床试验与临床研究中心还开发出首个临床试验与研究一体的标准化临床数据与标本采集系统,在国际上同样也是一项创新。

       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也把重大疾病临床评价基地之一的脑血管病新药项目交给了王拥军带领的天坛团队负责。王拥军表示:“我们可以承担世界上任何国家、满足任何国家新药审批所需要的临床研究。”

       CHANCE研究(Clopidogrel in High-risk patients with Acute Non-disabling Cerebrovascular Events,氯吡格雷用于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的疗效研究)是王拥军副院长承担设计的大型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由国内17个省市114家医疗机构历时5年共同合作完成。该研究成功证实了氯吡格雷合并阿司匹林的治疗方案将使得轻型脑血管病患者复发为致残致死的严重脑血管病几率减少为32%,能为我国每年至少减少10万例再发卒中,以每例卒中病人入院治疗费用2.5万元计算,可使得我国每年至少节约直接入院费用25亿元。

       王拥军院长说:“CHANCE的中文意思是机会,起这个名字意味着这一研究对中国是个机会,对中国脑血管病人也是一个提高生存质量的机会。”CHANCE研究结束时,英国正在做相关研究,他们看到中国的研究结果后,直接中断了自己的研究,认为中国的CHANCE研究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不需要再做了。

       今年5月1日,美国发布的新版《缺血性脑z卒中二级预防指南》中正式引用了CHANCE研究,王拥军说:“这是第一次中国研究改写美国指南。”

 

打造国际高级卒中中心

       2010年,天坛脑血管病中心成立,目标是做成研究型中心,力争打造成国际高级卒中中心。

       神经内科杜万良介绍:“天坛脑血管病中心不是一个实体,而是一个大的协作中心,是多学科合作部门,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介入、神经放射、神经影像、集合卒中门诊、脑血管病抢救治疗、卒中培训、医疗质量控制多功能于一体,开展临床、临床试验、流行病学、实验室多层次研究。”

       王拥军表示:“研究型中心有三个重要标志:每个病人都纳入研究,每个医生都从事研究,这两点天坛医院都做到了,唯一没做到的是研究经费超过临床产值。”去年天坛脑血管病中心135张床,临床收入2.5亿元,研究经费不到1亿元,王拥军表示:这个比例相差还很悬殊。

       但王拥军带领的天坛脑血管病中心团队正在大步向目标迈进,在某些领域已经走在了国际前列。王拥军说:“在过去三年,我们中心在《STROKE》杂志发表的文章连续三年都是国际单中心第一,国际上没有第二家医院能够做到三年在这个杂志发表18篇论文。”

       王拥军说:“优秀的企业总是制造概念,好的资源总是来自于整合。很多时候,体系比技术更重要。急诊资源的整合使我们有了绿色通道,病房资源的整合使我们有了卒中单元,整个医院资源的整合使我们有了卒中中心。我们生活在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调协作的时代。”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