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修益:我这辈子就同肺癌飙上了
说起烟草的健康危害,人们普遍联想到的首先是肺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和肺癌中心主任、中国癌症基金会控烟与肺癌防治工作部主任、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部部长支修益教授在控烟与肺癌早诊早治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为我国控烟戒烟工作做出了不懈努力。本期《全科医学论坛》为您解密支修益教授与肺癌的三十年情缘。
早诊早治更重要
1983年支修益从医学院校毕业,被分配到当时我国最大的肺外科医院——北京结核病肺部肿瘤医院(现更名为北京胸科医院)胸外科工作。八十年代初期,肺癌的发病率刚刚开始上升,而结核病需要手术的患者却呈现下降趋势。在前辈的影响下,支修益开始专门从事肺癌的外科治疗,每年都会收治好几百名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肺癌患者,那个年代他几乎天天都“泡”在手术室和病房。在北京胸科医院的20年中,他练就了精湛的胸外科手术技能和围术期管理能力。在大量的临床实际工作中,支修益发现他治疗的患者绝大多数都是局部中晚期肺癌,而局部晚期肺癌意味着患者的病情已十分严重,肺癌已经侵及了邻近的组织器官,已经出现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转移,外科手术风险大,手术难度高,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也高。更令支修益失望的是尽管尽心尽力地治疗,但患者术后的5年生存率仍低于30%,不能让人满意。而从术后远期生存率看来,相当一部分肺癌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总是“失败”,这个事实让支修益倍感挫败。但是那些少部分外科治疗效果较好的早期肺癌患者却又给支修益带来了信心和今后努力的方向——肺癌的早诊早治和多学科综合治疗。九十年代初期,支修益就协助徐嘉彰教授建立了胸外科化疗病房,在我国胸外科领域率先开展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研究,积极倡导并推广肺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和规范化诊疗。2003年从美国研修回国调入首都医科大学担任肺癌中心主任的支修益,又把这种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工作模式植入到宣武医院胸外科,从医科院肿瘤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引进肿瘤内科人才,建立了肺癌中心的胸外科病房、肺癌化疗病房和肺癌实验室的工作团队,为来自海内外的肺癌患者提供一流规范的服务。
要做科普,先会说“普通话”
要想做到肺癌的早诊早治就得做科普,向社会宣传如何做到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而做科普可不是件容易事。其实,关于肺癌的早期表现、症状体征和治疗手段,经过系统培训的每个胸外科医生心里都很清楚,可如果要用专业术语讲出来,有些患者和家属却不一定能听得懂。在门诊和病房工作中,支修益发现90%的病人及家属总在重复地询问一些同样的问题,而其中许多都是“常识性”的问题。医生们心里清楚肺癌临床分期、肺癌病理分型、微创外科手术、术后综合治疗是怎么回事儿,可想让肺癌患者和家属也明白却是件很困难的事。晋升胸外科主治医师以后,支修益就开始修炼自己的“普通话”,即用患者和家属听得懂的语言去讲解肺癌诊疗常规和临床路径,用科普语言传播肺癌防治知识和肺癌诊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诸如肺癌一定要先分期再治疗、肺癌治疗不能就靠“一把刀”,并不断动员我国肺癌领域其他学科的专家一同加入进来,通过举办相关继续教育培训班和专题学术沙龙的方式,让更多的胸外科医生参与肺癌防治“普通话”的学习和培训,让更多的医生能用百姓听得懂的语言传递科普信息,提高大家重视早期发现早期肺癌,并告知患者和家属肺癌常用的治疗手段和肺癌诊疗领域的最新进展,以免让江湖骗子们有机可乘。
90年代初期,支修益就怀着满腔的热情开始力推肺癌防治科普宣传工作。因为一两个人的力量、几个健康大课堂的作用相对于迅速增长的肺癌发病率真是太弱小了。为了帮助更多的肺癌患者了解掌握有关肺癌诊疗的科普常识,支修益开始和北京电台和电视台、《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光明报》和《健康报》等建立了工作联系,通过健康专栏和媒体宣传让老百姓进一步认识到了肺癌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慢性生活方式疾病,是可以有效预防和早期发现的,而早期肺癌是可以通过微创手术治疗达到临床治愈的。从此开始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播肺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领域的科普宣传工作的漫漫征程。
这一晃就是20年!现在,作为北京健康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和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部部长的支修益,同各级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和品牌网站的健康栏目建立了紧密的协作关系,并建立了个人博客、微博和微信平台,传播控烟与肺癌防治科普信息。每年的2月4日世界癌症日、4.15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5.31世界无烟日和11月份的国际肺癌关注月期间,支修益都会出现在各大媒体上,提高广播电视和媒体访谈不遗余力地宣传控烟与肺癌防治、肺癌的早诊早治和早期肺癌的微创外科手术等诊疗新技术和肺癌防治的科普宣教。
“全科医师将是肺癌预防的主力军”
国内基层医疗机构占大多数,如果能让全科医生参与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就可以在相应社区进行疾病调查、慢病调查后,结合社区居民的吸烟行为、饮酒习惯及饮食结构对潜在病人进行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所以说,对于肺癌的预防、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支修益说:“社区全科医生是肺癌预防的主力军,责任很大。”他呼吁更多的肺癌诊疗中心、心脑血管研究所,呼吸病研究所等机构,能够安排该领域专家指导基层医生的癌症三级预防工作。另一方面让全科医生到专科医院或疾病中心进修学习,同专家一起出诊。希望全科医生用身边的病例及病人来教育病人,提高烟民戒烟的依从性和成功率。
现在,支修益的每个周末不是在各地讲学,会诊,就是与媒体朋友们走进社区,走进机关,走进学校去进行科普宣传工作。他说“肺癌的预防和临床诊疗工作需要很多学科,包括全科医生,预防医学、胸外科、肿瘤科、呼吸科、放疗科和心理科医生,希望更多的医生参与控烟与肺癌防治,共同关注控烟和肺癌的早诊早治,以及肺癌的个体化治疗。”支修益热切期盼通过《全科医学论坛》将肺癌早诊早治这一信息带到广大的社区全科医生中,通过全科医生的转诊到上级肺癌中心进行治疗。
想好做什么,余下的唯有坚持
“踏踏实实做事,把更好的时光奉献给我国控烟和肺癌防治事业”是支修益的格言,而他也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践行。认识支修益的人都知道,近20年来,在做好胸外科临床工作的同时,他一直热心于公益事业。实际上在支修益30岁的时候,就有很多有机会去做医院行政管理干部,但在医院领导一次次向他抛出橄榄枝时,他却一此次婉拒。
对此,支修益说:“从事肺癌外科31年了,吴英恺教授、黄国俊教授和辛育龄教授胸外科老前辈等工作作风严谨,医疗技艺精湛,对待患者一心一意,学术交流过程中对年轻医生耐心教导,这些都让我终生难忘。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前辈们艰苦创业,吃苦耐劳,专注科研业务,勇于创新的精神,为我们这一代胸外科人树立了榜样。我期望自己能踏着前辈的足迹,以前辈为榜样,能够为社会,为学科进步与发展,为年轻医生成长、为肺癌患者多做一些有益的工作,我觉得这就是对社会做的最好的贡献。我同许多媒体朋友讲过:我这辈子就同肺癌飙上了!”(高枢廷 张亚彬)
---------------------------------
专家简介:
支修益
胸外科专家,肺癌专家。现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副会长,中华胸心血管外科学会肺癌学组组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公众健康与临床控烟专家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控烟协会吸烟与疾病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癌症基金会控烟与肺癌防治工作部主任,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部部长,北京医师协会副会长,北京医学会胸外科学会主任委员、北京控烟协会副会长和北京健康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卫生部临床路径专家委员会胸外科专家组组长和《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专家组组长。
编辑:范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