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高温天气来袭 专家:警惕心血管病猝发
本周7月7日小暑节气刚过,前几日的凉爽之意正慢慢褪去,这也预示着盛夏天气将随之到来。随后的一段时期很有可能迎来“三高”天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高温、高热、高湿,告别前一阵的梅雨过后,闷热天正蓄势待发。
盛夏之际天气炎热,人的心情也不免烦躁,中国医师协会心脏内科医师会员、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孟庆智提醒,夏季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很大。由于高温天气下,心脏排血量明显下降,各脏器的供氧能力也降低。若出现活动后气短,休息后症状没有减轻反而加重,对活动的耐受力越来越差等症状,要及时就医,以防发生心力衰竭。
夏季心血管发病率要高于其他季节
在一项关于北京市气象条件与心脑血管病发病率之间关系的调查研究中发现,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这些心脑血管病在夏季和冬季的发病率尤其的高。通过对北京地区心脑血管病的门诊调查发现:春天和秋天心脑血管病发病率是较低的,但夏季和冬季是两个高发季节,尤其是在气温特别高或特别低一级昼夜温差大的时候。同时我们也发现,夏季心脑血管发病率要高于冬天。
夏季心血管病患者易出现不适感
夏季气候的特点是高温、高湿,给人的感觉特别不舒适,另外尤其夏天气温高,血管容易扩张,因此患有高血压及其他心血管病的患者在这个季节需特别注意。就季节来讲,诱发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因素是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比如说,夏季最高气温到38℃~39℃,冬季最低气温达零下十几摄氏度。这个最高和最低气温都跟心血管疾病有关系。实际上,气象变化还有几个因素。一个是相对湿度,就是说天是不是潮湿闷热,另一个是气压,比如阴天气压低。所以在这种阶段,有心脑血管病的人应该提高警惕。
由于夏天天气炎热、气压低,很多人都难以入睡,晚上睡得少,中午觉可能保证不了,算下来一天实际睡眠时间很少。这样,机体长期处于非常清醒活跃的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会使心率增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在临床上常见一些患者,血压控制得非常好,由于一段时间休息不好,造成了血压升高,即使吃同样的药,同样的剂量,血压也不降,因此高血压患者夏季最好午休,晚上睡不着可以喝点牛奶助眠,以免睡眠不足加重病情。
孟庆智主任最后告诉大家,心血管病患者若想平安度夏,饮食上注意要清淡,减少食盐的摄入量,并且多喝水,少吃冷饮,可适当运动,但不要过量,尽量选在早晨或傍晚时分锻炼,以免气温过高引发高血压,同时注意在室内居室温度不要过低,以25℃为宜,并且坚持服药,定期到医院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