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计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应对埃博拉我们已有准备

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4114 2014-08-13

       在7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所所长、工程院院士徐建国表示,对于可能传入我国的埃博拉病毒,我们是有准备的。现在很多试剂已经研发,很多方法和诊断试剂的技术储备可随时提供我国疾控部门应用。

 

       6日,世界卫生组公布的数字显示,截至8月4日,西非地区累计出现埃博拉病毒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1711例,死亡932人。埃博拉疫情在西非不断蔓延,有人担心该病毒可能会传入我国。

 

       徐建国表示,传染病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不确定性,这给我们的防控工作带来很大挑战。为了应对这样一类传染病,我们必须建立技术储备。我国传染病重大专项在2008年开始的时候就考虑到这个问题,大概有9个课题,10个国家级研究单位在从事埃博拉病毒研究,包括检测方法、诊断试剂开发、疫苗和药物等研究,这为我国应对埃博拉疫情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   

 

       国家卫计委科教司副司长王辰表示,埃博拉病毒毒性很大,但传播性并不是很强。我国从科技上对其研究作了一系列部署,在几个关键点上作了一定的准备。在诊断试剂方面,我们已经具备了对埃博拉病毒进行及时检测的诊断试剂研发能力,但是因为没有病人,没办法在病人身上进行测试。

 

       据新华社消息,目前在美国两例埃博拉病毒感染者初步显示抗体治疗有效。王辰介绍,在抗体技术上,中国前期已经有了很好的多元性抗体的制备能力,我们已经掌握了埃博拉病毒的抗体基因,启动抗体的生产程序不会需要太长时间。

 

       王辰特别提醒,由于埃博拉病毒毒性很大,在实验性操作中,要确保实验室安全,在这方面国家作了一定的应对和准备。

 

风险:我国目前尚无病例出现

 

       国家卫计委宣传司副司长宋树立表示,关于埃博拉出血热,目前国内没有这样的病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风险评估,目前疫情传入非洲以外国家的风险低,。

 

       “如今,传染病的传播和过去完全不一样。因为贸易增加了,航空业发达了,传染病的全球化威胁是一个常态,这是传染病防控面临的一个新形势。”徐建国表示,埃博拉出血热不仅对我国有影响,对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只要有航空、贸易、人员来往,都会造成威胁。最小的可能性要用最大的努力来对待,确保我国不受埃博拉疫情的实际影响。

 

       徐建国坦言,对于埃博拉病毒,我们还有很多事情不清楚,比如病毒为什么会再次出来?为什么感染者会突然增加?为什么在扩大?当地发生了什么情况?生态是不是在破坏?我们只是根据现有情况来估计,这种估计有时是准确的,有时会发生误差。“目前埃博拉病毒未在我国出现,不应过多地遐想和猜疑,这样会造成公众恐慌。目前比较好的办法就是‘走着瞧’,根据各种信息和知识加强研判,而不能依靠过去的某种预测来决策。”   

 

应对:让公众了解是第一道关卡

 

       宋树立介绍,为防止埃博拉出血热传入境内,保护我国前往疫区人员的健康安全,相关部门开展了大量工作。一是加强疫情研判,强化和世界卫生组织的联系,准确把握防范形势。二是严把口岸关,国家质检总局和卫计委等部门7月初联合发布了公告,对从相关地区过来的入境人员检测排查提出相应要求。三是做好国内疫情防范,发布了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明确了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报告,要求各地医疗机构发现疑似或者确诊病例的时候,应在2个小时实现直报。方案还在实验室检测、病例和接触者管理以及院内感染控制重点环节进行了规范,疾控部门已做好实验室检测准备。

 

       宋树立强调,为了有效防止病毒输入,加强健康教育,让公众了解这种疾病的表现特征、危害以及如何进行个人防护至关重要,这是第一道关卡。为此,国家卫计委网站、健康中国官方微博微信、国家疾控中心网站和相关地方的网站已发布埃博拉出血热的防控知识答问。

 

关注:

 

南京青奥会应进行必要检测

 

       南京青奥会将于8月16日开幕,届时将有来自疫区国家的运动员和教练员进入我国。 “埃博拉出血热属于烈性传染病,而且有传入我国的可能性,南京青奥会应对来自西非国家和地区的人员进行必要的检测。”徐建国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既是为了我国人民的健康负责,也是对全世界人民的健康负责。

 

       宋树立对本报记者透露,国家卫计委、国家疾控中心非常重视此事,已经与江苏和南京青奥组委进行过沟通,但是预防工作还是以地方为主。

 

       不过,徐建国认为,控制传染病传播是国家的大事,必须从国家范围内进行,应由国家主管卫生行政部门来负责,不是哪个省自己的事情。

 

疫苗研发是战略问题

 

       随着埃博拉疫情在西非蔓延以及两例美国医生感染埃博拉病毒,美国“紧急”放行埃博拉疫苗人体试验。此前新华社也报道,目前正在研发的少数几种埃博拉药物或疫苗,主要集中在美国。

 

       “事实上,我国也在进行埃博拉疫苗的研究,比如军事医学科学院的陈薇研究员。”徐建国表示,控制一个传染病需要检测、监测、治疗、预防,而疫苗是非常有效的预防手段。他认为,疫苗是否研发成功,是不是应用,什么时候应用,怎么应用,那是另外一回事,而是否做出布局那是战略上考虑的问题。

 

相关链接:

 

我国考虑建更大的细菌性传染病监测网络

 

       徐建国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关于细菌性传染病的实验室监测网络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正在考虑建立更大的细菌性传染病监测网络。

 

       “提升传染病应对能力的关键是提升检测能力、监测能力和科技支撑能力。” 徐建国介绍,从检测能力来说,就是病人来了之后可以很快的检测出来,这有两个指标:一是传染病专项可以实现3天内初筛300种常见病原体,包括一部分罕见的病原体,这就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二是如果遇到更难对付的问题,由国家级技术支撑单位,比如说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可以筛选3000种以上病原体,实现对未知的、难以检测的病原体的检测,这两种情况是过去所没有的。

 

       监测能力就是看病原体的变化。徐建国说,通过传染病专项监测网络实验室可以对传染病症状进行监测,并对我国病原体的变化进行了很好的了解,这是我国以前所没有的。

 

       徐建国强调,科技支撑能力,包括应急研究能力、诊断试剂的研发能力、疫苗研发能力等。近年来,传染病重大专项对包括H1N1、H7N9禽流感等重大疫情的疫苗、诊断试剂的研发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使传染病疫情防控能力得到很大提升。最重要的能力的提高就是在我国出现应急传染病事件的时候,我们的应对能力。以H7N9禽流感为代表,包括发现新的病原和应急研究提出的有效策略,使得2014年我们能够很好地控制H7N9疫情。(李木元)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