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期IL-6水平与日后精神疾病风险相关
纵向研究提示,全身性炎症标记物白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与心脏病和糖尿病风险存在相关性,而上述躯体疾病共病抑郁及精神病也并不鲜见。最近的一项针对横断面研究的meta分析报告称,抑郁、精神病初发及急性精神病发作患者血清中上述标记物水平升高。然而,这种相关性的方向如何,目前尚不清楚。
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Golam M. Khandaker等就上述课题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童年期较高的血IL-6水平与日后罹患抑郁及精神病的风险升高相关。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某些躯体疾病与精神疾病的高共病率,同时为日后精神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研究在线发表于8月13日《美国医学会杂志·精神病学》。
本项前瞻性研究名为“Avon亲子纵向研究”(ALSPAC),纳入了英格兰Avon郡一般人群中的出生队列。此前,研究者已针对这一队列中包含约4500名个体的亚样本开展了研究,收集了这些受试者在童年期的IL-6及CRP水平,以及日后的精神科评估结果。根据IL-6水平,受试者被分为高、中、低三组。
研究主要暴露因素为受试者9岁时空腹血液样本中上述炎性标记物的水平。受试者18岁时,研究者对受试者的精神状况进行了评估,包括使用临床晤谈量表-修订版(CIS-R)及心境和感觉问卷(MFQ)评估抑郁症状,以及半结构化晤谈测定精神病性体验(PEs)及精神病性障碍。
在校正了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种族、社会阶层、既往心理及行为问题及母亲产后抑郁等因素后,结果显示:
1、CIS-R结果显示,IL-6水平最高的一组受试者罹患抑郁的风险较最低一组升高55%(校正比值比[OR] 1.55; 95% CI, 1.13-2.14),MFQ结果与之类似;
2、基线时IL-6水平升高,18岁时PEs(校正OR, 1.81; 95% CI, 1.01-3.28)及精神病性障碍(校正OR, 2.40; 95% CI, 0.88-6.22)的风险同样更高;
3、IL-6水平升高与日后抑郁及PEs风险升高的相关性呈剂量依赖性。
研究者得到结论:童年期全身炎症标记物IL-6水平较高与成年早期罹患抑郁及精神病的风险升高相关,而炎症通路或可为这些疾病提供新的干预手段。另外,炎症或许有助于解释心脏疾病、糖尿病、抑郁及精神分裂症的高共病率。
主要研究者Golam Khandaker指出:“我们的免疫系统如同恒温器,当感染发生时则开始工作。对于某些个体而言,恒温器的温度调得比较高,相当于机体始终存在轻微的感染。这些个体罹患抑郁及精神病的风险似乎更高。目前认为这是一种因果关系为时尚早,我们还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高级研究者Peter Jones教授称:“炎症可能同时影响着我们的躯体及精神健康。有一种可能性:早年负性生活事件与应激导致IL-6及其他炎症标记物水平的升高,而反过来又会导致大量慢性躯体及精神疾病。”
另外,作为胎儿发育损害的标志,低出生体重同样与炎症标记物水平的升高,以及心脏病、糖尿病、抑郁及精神分裂症发病风险的升高相关。
从治疗层面上看,研究所发现的潜在共同机制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有助于解释以下现象:身体锻炼及饮食控制等生活方式的改变可降低个体罹患心脏病的风险,而这些手段同时也能改善心境及抑郁症状。
本项研究同时揭示了治疗精神疾病的可能途径:抗炎。抗炎药物可使炎症标记物水平恢复正常。先前已有研究显示,抗精神病药联合包括阿司匹林在内的抗炎药物可能比单用前一类药物效果更好。一项多中心研究也正在进行中,旨在探讨痤疮药物米诺环素能否用于改善愉悦感缺失、社会退缩、情感平淡及其他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
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Golam M. Khandaker等就上述课题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童年期较高的血IL-6水平与日后罹患抑郁及精神病的风险升高相关。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某些躯体疾病与精神疾病的高共病率,同时为日后精神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研究在线发表于8月13日《美国医学会杂志·精神病学》。
本项前瞻性研究名为“Avon亲子纵向研究”(ALSPAC),纳入了英格兰Avon郡一般人群中的出生队列。此前,研究者已针对这一队列中包含约4500名个体的亚样本开展了研究,收集了这些受试者在童年期的IL-6及CRP水平,以及日后的精神科评估结果。根据IL-6水平,受试者被分为高、中、低三组。
研究主要暴露因素为受试者9岁时空腹血液样本中上述炎性标记物的水平。受试者18岁时,研究者对受试者的精神状况进行了评估,包括使用临床晤谈量表-修订版(CIS-R)及心境和感觉问卷(MFQ)评估抑郁症状,以及半结构化晤谈测定精神病性体验(PEs)及精神病性障碍。

9岁时IL-6水平与18岁时抑郁及PEs的相关性:IL-6水平越高,风险越高
在校正了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种族、社会阶层、既往心理及行为问题及母亲产后抑郁等因素后,结果显示:
1、CIS-R结果显示,IL-6水平最高的一组受试者罹患抑郁的风险较最低一组升高55%(校正比值比[OR] 1.55; 95% CI, 1.13-2.14),MFQ结果与之类似;
2、基线时IL-6水平升高,18岁时PEs(校正OR, 1.81; 95% CI, 1.01-3.28)及精神病性障碍(校正OR, 2.40; 95% CI, 0.88-6.22)的风险同样更高;
3、IL-6水平升高与日后抑郁及PEs风险升高的相关性呈剂量依赖性。
研究者得到结论:童年期全身炎症标记物IL-6水平较高与成年早期罹患抑郁及精神病的风险升高相关,而炎症通路或可为这些疾病提供新的干预手段。另外,炎症或许有助于解释心脏疾病、糖尿病、抑郁及精神分裂症的高共病率。
主要研究者Golam Khandaker指出:“我们的免疫系统如同恒温器,当感染发生时则开始工作。对于某些个体而言,恒温器的温度调得比较高,相当于机体始终存在轻微的感染。这些个体罹患抑郁及精神病的风险似乎更高。目前认为这是一种因果关系为时尚早,我们还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高级研究者Peter Jones教授称:“炎症可能同时影响着我们的躯体及精神健康。有一种可能性:早年负性生活事件与应激导致IL-6及其他炎症标记物水平的升高,而反过来又会导致大量慢性躯体及精神疾病。”
另外,作为胎儿发育损害的标志,低出生体重同样与炎症标记物水平的升高,以及心脏病、糖尿病、抑郁及精神分裂症发病风险的升高相关。
从治疗层面上看,研究所发现的潜在共同机制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有助于解释以下现象:身体锻炼及饮食控制等生活方式的改变可降低个体罹患心脏病的风险,而这些手段同时也能改善心境及抑郁症状。
本项研究同时揭示了治疗精神疾病的可能途径:抗炎。抗炎药物可使炎症标记物水平恢复正常。先前已有研究显示,抗精神病药联合包括阿司匹林在内的抗炎药物可能比单用前一类药物效果更好。一项多中心研究也正在进行中,旨在探讨痤疮药物米诺环素能否用于改善愉悦感缺失、社会退缩、情感平淡及其他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
点赞 0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