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指南:如何有效管理血脂?
血脂是血浆中甘油三酯、胆固醇和类脂的总称,它能反映人体内脂类代谢的情况。血脂通常会受饮食影响,人们进食后,体内血脂短期大幅度上升,随后慢慢趋于正常。临床上,血脂异常与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因此,管理好血脂尤为重要。今天,我们请到的是中国医师协会心脏内科医师会员、上海市心血管专业高血压学组委员、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心内科主任孟庆智,与大家分享血脂的管理知识。
一、做血脂化验要空腹吗?
《循环》杂志曾发表过一篇文章,称人们空腹做血脂检查没有多大价值,对预测死亡率方面更没有明显作用。诸如此类的研究之后被学者重复了很多次,且结论相同——不用空腹。事实上,就算空腹做血脂检查,最后的检查结果也存在15%的误差。因此,是不是有必要让患者冒着胃痛、低血糖的风险,从上午等到中午才能做上这个检查值得商榷。
二、多长时间做一次血脂筛查?
对患者来说,做一次性血脂筛查就一劳永逸是不现实的。那么如何确定血脂检查频率呢?建议着重考虑检查费用、抽血时的疼痛程度、临床治疗意义等几点。年龄不超过50岁的患者,一年做1次血脂筛查也就足够了。
三、非他汀类降脂药有必要吃吗?
就目前来看,使用非他汀类药物来控制胆固醇水平并不会对患者的预后产生影响。与此同时,不少患者有服用保健品的习惯,可能会与药物发生明显的副作用。因此,如非必要,他汀类降脂药物已经可以弃用了。而某些医生之所以会继续开这类处方药,可能与他们接受的医师培训有关。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内科专科会员 孟庆智主任
四、他汀类药物的使用?
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一直是个备受争议的话题,仅仅在一级预防方面的效果就足够讨论好几个小时。但他汀类药物的疗效还是值得肯定的,它比各种维生素、非他汀类降脂药物的好得多。尽管患者的获益很小,但对大部分患者来说,可以肯定副作用是最小的。
五、重视生活方式的干预
有研究数据指出,服用他汀类药物会造成体育活动减少。如果这个论点成立的话,那么他汀治疗所带来的收益比大家认为的更小。对低危患者来说,真正需要重视起来的反而是自身的生活方式干预,培养良好的健康习惯,学习一些营养学教育,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心血管疾病。
综上所述,孟主任认为,作为医生,我们不应该担心患者在抽血之前是否进食,或者用药物降低甘油三酯水平。而更应该关注他们的日常生活及饮食计划;对患者来说,真正的一级预防不是药物,而是体育锻炼、生活习惯、饮食方法,这些才是最值得我们关注的话题。最后提醒大家,多锻炼,少烟酒,健康常伴你我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