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病毒性肝炎正在悄然横生

新闻晨报 4095 2014-08-26

非病毒性肝炎正在悄然横生

制图/刘 真

肝炎的可怕性正是在于它的悄无声息,由于人们对肝炎的认知不明确,导致许多人出现不适再去检查时,疾病已经发展到了肝硬化,甚至肝癌。对此,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曙光医院肝硬化科刘平主任医师就肝炎的相关话题与我们进行了讨论。

1988年大规模爆发的甲肝,让上海人民对其留下了深刻印象与警惕,除此之外,我们所熟知的病毒性肝炎还包括乙肝、丙肝、丁肝及戊肝,其中甲型和戊型主要表现为急性感染,经粪口途径传播;乙型、丙型、丁型多呈慢性感染,主要经血液、体液等胃肠外途径传播。

除病毒引起的肝病外还有非病毒性肝病,包括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自免肝等,它们同样是现代社会的“隐形杀手“。刘平主任医师告诉我们,酒精性肝病患者通常会伴有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肝脾肿大、转氨酶升高等情况,部分患者肝损伤严重,也会有发热、厌食、黄疸、白细胞升高等症状,更会出现肝功能衰竭或肝性脑病。据调查,每年有10%-20%酒精性肝炎患者进展成为肝硬化,而最终将有70%的酒精性肝炎患者进展成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即由营养过盛所致体重增长过快和体重过重,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综合症相关脂肪肝病。一旦患病,从肝炎到肝硬化只需要短短15-20年左右的时间,患病率也正逐渐趋于年轻化。

对于肝病发展的病理模式,多数学者认为肝炎向肝硬化进展必经肝纤维化这一病理阶段。目前,西方医学界已经公认肝纤维化是可逆的,中药抗纤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由于其成分多样性可作用于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多个环节。然而对于酒精肝或脂肪肝,至今尚无任何一种治疗方法被认为普遍有效或有效但无副作用,且仍无理想治疗药物。刘平主任医师指出,单纯的抗病毒无论短期还是长期治疗都难以得到理想的纤维化改善率。中药或许可通过扶助正气来提高机体免疫力,活血化瘀改善肝脏微循环,从而帮助抑制肝纤维化形成。最后需要强调的是,由于肝炎具有隐匿性且传播性强,我们更加需要具备对肝病的认知和预防概念,做到定期检查,有意识地避免这样的疾病变成“默默杀手”。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