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隐血检验+肠镜=把肠癌扼杀在萌芽阶段
指导专家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结直肠科副主任 李力人
本报记者 李楠 通讯员 余广彪
结直肠癌在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排名中位列第三,且发病率近几年以每年4.2%的比率呈上升趋势,每年超过60万人死于该疾病。据广州市疾控中心统计显示,广州市肠癌发病率已达34/10万,相当于每天广州市有7.5个户籍居民被确诊为肠癌。
现状
早诊率低,I 期诊断不足两成
美国癌情监测显示,早期的原位癌和I期肠癌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4.1%和84.6%,而晚期则下降到5.7%。
但遗憾的是,据统计,临床医院肠癌I期诊断的比例仅为13.7%,而III期和IV期的比例达到58.8%。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结直肠科副主任李力人表示,早期发现的结直肠癌肿瘤多位腺瘤性息肉,其转恶几率高达五到六成,若能在早期发现即可早期终止,大大减少癌变危险。
高危人群即初筛阳性的人群肠镜检查阳性的比例相当高,肠癌的检出率远远高于一般人的比例。而癌前病变中约有10~50%患者在未来5~10年可发展为癌。
危机
四大类高危人群提高警惕
结直肠癌的不断升高与多种因素有关,由此,也总结出了以下几类高危人群。
1、中老年人群。40岁以上人群,每年都应该定期进行便隐血检测,每5~10年做一次肠镜检查。
2、直系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结直肠癌的发生与遗传关系非常密切。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如果患有结直肠癌,一般则认为本人属于结直肠癌发病的高危人群。
3、有痔疮和长期便血。李力人指出,肠癌患者有70%~80%有便血症状。然而,单纯痔疮的便血和肠癌便血有所不同。肠癌便血,是血液混合粪便排出,如果同时还有粘液,就一定要高度重视,即刻就医检查。
4、长期有慢性腹泻持续超过3个月。或者,经常发生便秘、黑血便和黏液便。
5、有慢性阑尾炎、胆囊炎或已切除阑尾和胆囊的。
用便隐血检测织一张早查网
早查
目前,肠癌的治疗已经形成很规范的标准,它并不是一个毫不留情夺人性命杀手,它给了我们早发现的机会,那就是便隐血检测早期筛查。便隐血是指消化道少量出血,红细胞被消化破坏,粪便外观无异常改变,肉眼和显微镜下均不能证实的出血。
李力人告诉记者,就目前而言,便隐血检测是发现便隐血的唯一有效方法,同时也是国际通用的大肠癌普查方法,是美国癌症协会(ACS)广泛推荐的“健康人群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是我国《大肠癌早诊早治项目技术方案》特别指出的“最有价值的大肠癌早期筛查指标”。它也是筛查肠道恶性肿瘤的第一张网,而且是一张很密的网。因为便隐血阳性率较高,虽然当中也有假阳性,但也大大提高了肠癌早诊的效率。凡是出现阳性的都建议进一步进行肠镜检查,就可以及早发现息肉,早干预早治疗。
根据记者调查,目前便隐血已经包含在大便常规检查当中,而普通肠镜乃至无痛肠镜都在医保范围内。每年给自己一次合理的检查对中老年人而言已不算是特别重的负担。
此外,记者获悉,今后,广州有望推行新的肠癌早筛方法,对粪便进行DNA检测分析,从而揪出癌前病变的踪迹。
预防
少吃红肉,防止便秘
除了早诊早治,肠癌的预防也有赖于日常生活的配合,李主任提示了几个预防和康复期的注意点。
1、结直肠癌康复期病人尽可能少吃红肉。李力人指出,在国外的统计中证实,红肉的销量与肠癌的发生成正比。
2、防止菌群失调。对于胃胃肠功能稍弱者,可以考虑摄取酸奶作为益生菌补充剂。
3、防止便秘。李力人推荐了一种提肛运动,就是先做腹式呼吸,在呼气时候进行提肛。这可以充分收缩盆底肌肉,对肛肠健康很有好处。每天进行2~3次,每次10~15下即可。
互动问答
结肠镜检查时会感觉疼吗?
随着无痛内镜的开展,结肠镜检查时根本不会感觉到疼痛。如果做普通结肠镜,可能会有些腹胀及腹部不适的感觉。
治疗结直肠癌会有哪些方法?
结直肠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和最新的靶向治疗(单克隆抗体)。通常医生会采用联合治疗方案,规范化和个体化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