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服高血脂,管住嘴迈开腿
血脂异常,是深圳人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2009年的调查显示,深圳成年居民中有41.12%出现了血脂异常。慢病大管家第一次亮相,要管住的就是“血脂异常”。第一站慢病大管家来到了福田区益田社康中心,因为这里的医生和患者正在合力筑起一道降脂“防护墙”。益田社康中心主任孙虹就是其中一个“筑墙人”。
讲透“后遗症”
激励病人降脂
2014年,深圳市成人血脂异常健康管理项目在福田、南山、罗湖、龙华新区、坪山新区的50个社康中心开展试点工作。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益田社康中心已经管理了近300个血脂异常患者。50岁的老张是孙虹管理的病人。2010年他第一次来看病的时候,孙虹就发现他是个典型的“三高”(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患者,而且伴有肥胖。
根据血糖、血压、血脂的检查结果,孙虹给他开出了“管住嘴、迈开腿、不停药”的健康处方——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类内脏,服用他汀类药物降脂,每周坚持运动3-5次,每次不少于半小时。3个月后,老张的复诊结果比上一次有了一点进步:血压控制住了,血糖和血脂还没降下来。孙虹详细询问,原来老张没有坚持服药,也没严格按照健康处方每周运动。孙虹见状,只好使出杀手锏。“我原来是神经内科的医生,我反复跟他讲,如果不把血脂降下来,最终将面临脑卒中,如果瘫痪了,你往后的日子就难过了。”反复讲解“后遗症”,让老张慢慢跟孙虹站在了一个队里,共同对抗“高血脂”。
坚持就是胜利!再次复诊,老张的血脂恢复正常。有了孙虹这个慢病大管家,3年来,老张的血脂检测每次都能顺利“过关”。现在,益田社康中心管理的近300个血脂异常患者,在慢病大管家的帮助下,绝大多数都把血脂控制在了正常范围内。
根据病情分级管理
定期随访
当然,像老张这样的高血脂症病人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孙虹说,管理高脂血症病人,不是一次看完就不管了。按照血脂异常病管理级别,像老张这种中危级别的病人,每4个月就得随访一次,了解他的病情和生活干预方式情况。低危和高危的病人分别是每6个月和3个月随访一次。
孙虹介绍说,社康中心通过日常诊疗、健康档案建立、单位职工和社区居民的定期体检、从业人员体检、大型人群研究项目等途径发现血脂异常高风险人群。确认血脂异常,社康中心医生将通过门诊、家庭、电话、集体随访等方式,随访患者的生活方式干预,如饮食、运动、饮酒、吸烟等,通过体检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脂、血糖等检查检验,跟进病人的病情,为病人量身定做生活方式干预、药物干预计划。
怎么知道自己血脂是不是异常?很简单,只要抽血化验就行了。孙虹说,高血脂症根据不同的指标,分为高甘油三酯高脂血症、高胆固醇高脂血症、低密度脂蛋白高脂血症、混合性高脂血症等,虽然药物治疗上有所区别,但生活方式干预不外乎以下几个秘诀:管住嘴、迈开腿、勤运动、戒烟限酒。孙虹建议,血脂异常病人用植物油代替动物油,少吃动物内脏和红肉(猪肉、牛肉),多吃白肉(鸡肉、兔肉)、蔬菜水果。
管好慢病先“走心”
“我的老毛病又犯了”,76岁的李阿姨一见到孙虹就拉着她的手不放,就像跟女儿撒娇一般。
“一会儿我帮您量量血压,您有糖尿病,可能是脑供血不足,才会头晕。”李阿姨听力不好,孙虹就贴着她的耳朵讲,像女儿呵护着妈妈一样。
李阿姨是益田村的居民,住在日间照料中心,孙虹和社康中心的医生护士一直很关注她的糖尿病。社区里有不少老年糖尿病患者,让老人配合坚持控制血糖,按时服药,得操不少的心,但孙虹有办法——“走心”。缺乏陪伴的老人是孤独的,孙虹就把自己当成是老人的女儿一样,不只是关心老人的病情,更多是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获得他们的信任。拉家常,忆往事,在情感交流的过程中,孙虹就把慢病防治的经验糅合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