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有这样一种寄生虫,熟知的人称之为“鬼脸”寄生虫,因为它的真面目就犹如川剧中的脸谱一样,它就是——蓝氏贾第鞭毛虫。

 

【案例经过】

 

科室首次发现蓝氏贾第鞭毛虫是2017年7月,那时候显微镜下的视野,如下图:

 

1.jpg

40×(高倍视野)

 

如果对这个寄生虫没有充分的了解,也许会把这样的画面给漏掉?初看有点像淀粉颗粒,但是淀粉颗粒比它透亮并且大小不等,咋看还有点像植物细胞,细看又有点像霉菌孢子,其实都不是,这是湿片下蓝氏贾第鞭毛虫最初的模样。

 

过了很久,笔者亲自邂逅这个寄生虫,高倍镜下视野,如下图:

 

2.jpg

40×(高倍视野)

 

低倍镜检时,镜下看到的东西就和正常标本不一样,转到高倍视野,如上图。这个极有可能是自己期待已久的寄生虫,要确认判断是否正确,要让虫卵来一次“变脸”。材料很简单,检验科里都有的东西,即瑞氏染液和革兰染液中的碘液,将碘液和生理盐水进行1:1的稀释后,加上两滴到涂好的湿片上,这个未知东西会在碘液的浸润下显示出本来的面目,如下图:

 

3.jpg

40×(高倍视野)

 

换上另外一种染色,等湿片自然干燥后,行瑞氏染色,如下图:

 

4.jpg

40×(高倍视野)

 

两种染色方法让寄生虫露出了真面目,这是两种染色的蓝氏贾第虫包囊。

 

碘盐水涂片:可见清晰的包囊壁、核及核仁、轴柱等结构。

 

瑞氏染色:能够清楚的观察鞭毛,但不利于观察轴柱其他结构,全片镜检见较多包囊,未见滋养体。

 

密度如此之大的寄生虫感染,患者会有什么临床症状?

 

查看病历:

 

主诉:畏寒、发热7天。

现病史:自诉7天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畏寒、发热现象,体温高达38.6。发热时稍感头痛、头晕,热退后好转,外院治疗无明显好转,仍有反复发热的现象,为进一步诊治入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体重无明显变化,大小便正常。

入院诊断:肺炎、恙虫病。

 

如此大密度的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大便正常引起了我们的疑惑,打电话联系临床,再次询问患者,患者大便稀烂并有恶臭。

 

【案例讨论】

 

蓝氏贾第鞭毛虫主要引起以腹泻与营养不良为主要症状的贾第虫病,在特定区域,被贾第虫包囊污染的水源常引起旅游者腹泻。贾第虫的致病机制与虫株毒力、宿主的免疫状态及细菌的协同作用有关,贾第虫造成肠黏膜损伤和营养吸收功能,导致维生素B12、乳糖、脂肪和蛋白质吸收障碍,症状轻重与患者免疫功能和带虫量有关,免疫功能正常者感染后,在一定时间内疾病可自然缓解或消失,表现为仅排包囊而无明显临床症状,无症状者称为带虫者。免疫功能低下者对贾第虫较易感,常可表现慢性腹泻和营养吸收不良等症状。笔者科室曾在5岁患儿中找到蓝氏贾第虫包囊,包囊数量很少,大便性状正常,与患儿医生和患儿父母联系,并无临床症状,未予治疗,两天后复查,粪便中几乎没有包囊。另外一例,则是在骨科患者的粪便中找到贾第虫,镜下包囊较多,未见滋养体,粪便性状亦正常,且无恶臭。

 

贾第虫的确诊依据是通过病原检查在粪便、小肠液或小肠活体组织检测到病原体。其中,粪便检查是诊断贾第虫最常用的检测手段,其方法简单,湿片镜检发现异常,再用碘染和瑞氏染色即可确定。

 

识别贾第虫的难点在于,低倍镜下检验人员对于异常东西的敏感性,如果对贾第虫在低倍镜下的形态判断能力不足,及有可能把满视野的贾第虫漏掉,而如果第一次能正确识别贾第虫,往后也不会轻易的漏掉。贾第虫的繁殖能力惊人,据估计一名患者腹泻粪便中可排出140亿个滋养体,恢复期患者一次正常粪便可排出包囊9亿个。实际工作中,大部分贾第虫感染的患者粪便中可见大量包囊和滋养体。

 

【心得体会】

 

粪便常规是入院患者的常规检查之一,很多时候,它的作用仅仅是“完善病历”如此简单,事实并非如此,粪便检验,任重而道远。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