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自己在临检血常规岗位的时候,使用的血球仪为sysme XN--1000,就实实在在的被此仪器坑过一回,且此事件简直是多么小的概率也能被自己撞到,这运气也是没谁了。

 

【案例经过】

 

患者,男,45岁,门诊以肠炎进行常规血便检查,血常规结果正常,测试仪器为sysmex XS-800i ,结果如表1,不附带参考范围与单位。

 

表1,患者第一次血常规结果

1.png

 

便隐血阳性,性状黑便,门诊医生怀疑有上消化道出血将其收入院做进一步检查、治疗。隔日,住院部早晨送来第一批血样,签收并检查合格后,将标本批量上机测试,使用sysmex XN-1000,结果如表2,不附带参考范围与单位。

 

表2,患者第二次血常规结果

2.png

 

由于我们的LIS系统设置原因,即便此患者住院了,也能看到他之前检查的结果,无论是门诊还是住院。而患者第二次的血常规三系均下降显著,且只相隔一天的时间。是不是哪出问题了,还是急性上消化出血加剧?查看当天血球质控在控,查看患者的细胞散点图,报警信息:淋巴细胞减少、贫血,Q--Flags无异常,如图1、2。

 

3.jpg

图1

 

4.jpg

图2

 

看到这,难道是仪器没有吸取到足够的标本量?心想不应该啊,这是住院部第一批送来的血样,都是一起测试的,上机前都检查过血量,足够。患者血样编号前后的标本都与历史数据基本一致,唯独此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结果偏差太大。莫非真是出血导致血象急速下降?电联临床,经管医生表示,无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症状。

 

将患者血样再次混匀上机复查,奇迹出现了,其结果竟与门诊第一次结果相差不大,结果对比如表3。

 

表3

5.png

 

这下可以实锤,仪器确实没有吸取到样本的因素导致结果降低。这时,自己再调取出管理器的样本信息表,如图3。

 

6.jpg

图3

 

从这其中自己也发现个有意思的规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对照自家仪器sysmex XN-1000),对于批量上机、同一架子的标本(这是前提),时间这一竖间隔为36秒,接待日期为2、3、40、36、36、36、36••••••(从1号位置标本开始算),而这一次的标本采集,有点不同,如表4,单位:秒。

 

表4

7.png

 

虽然样本信息并不能说明什么,但这37秒却是自己好奇之处,为何凭空多出1秒。我们知道,仪器出厂设置的每一个步骤进行都是精准到秒的,后咨询工程师,时间的意思是出结果的时间。自己也咨询了工程师,为什么会出现批量上机测试,有一个标本竟然吸不到样本导致结果均降低。工程师表示:1、样本量不足,采样针不足以吸取到样本,也就是低于吸样下限。2、标本被抓起之后,会进行特定角度的混匀,混匀之后放入卡槽位,采样针进行吸样,可能在吸样前有部分血液黏附停留在管壁、试管帽上,导致那一刻血量不足。3、凝块、冷凝集。4、采样针老化,使用时间过长。

 

【案例分析】

 

对照此次事件,科室仪器使用时间确实有好几年之久,未换过采样针,不排除采样针老化可能。加之,混匀后血液黏附在上层管壁、试管帽,也有可能。但个人的推测是倾向于这次的37秒,这多出的1秒是不是老化的采样针进针受到了一点点的阻力(采血帽的阻力)?

 

由于看不到仪器内部采样动作的清晰画面,也只能停留在猜测过程,计算得出的时间间隔37秒,多出的1秒,既无文献报道参照,也无老师、工程师知晓,或许这是厂家内部技术人员设定的参数,也只有他们知晓。

 

此案例也告诫我们,仪器终归是仪器,审核发放结果的是我们,必须做好把关。如果此患者本来是三系升高,由于采样缘故导致三系变正常,相信很多人包括自己都会发出去了。

 

对于上消化道出血,即便是急性期,相信有经验的老师也能分析出三系假性降低问题,因为急性出血(不是特大、特严重出血那种)白细胞是不会降低的,相反WBC会应急升高,血小板可正常或升高。

 

【心得体会】

 

再小的概率事件,也是有可能发生的。同时,检验科的仪器也要善于注重日常保养,确保仪器各部件运行正常,工作中才能成为我们的“好帮手”。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