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APTT升高背后隐藏的“杀手”(下)

作者:徐奕胜、黄梨华  赣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2019-11-20

接着上篇文章的分析,10.13号患者PT、APTT回归正常,但是16号开始逐步上升。查看电子病历,10.13号至10.16号期间并未有任何大手术、大输血,仅仅只是必要的护理措施和一些检查,不包括凝血检查。

 

1.png

表1,患者PT、APTT结果

 

我们继续看患者的PT、APTT数据、直方图来分析患者的病情走向。10.16号和17号结果虽在上限参考范围左右徘徊,但属于大致正常。

 

2.png

 

(1)10.18号行“右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的PT、APTT暂时性升高,术中出血量较多,导致凝血因子消耗过多、结果偏高,可以理解,且临床也进行了申请输血: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病毒灭活冰冻血浆、冷沉淀。并于18号晚上复查凝血,PT、APTT稍微下降一些。

 

(2)真正的疑点开始来了,19号PT、APTT像“串天猴”一样突然上去了。并于20号达到顶峰,23号、24号虽较20号下降一部分,但仍在高水平位。

 

(3)10.23号临床申请了病毒灭活冰冻血浆400ml,也及时补充了一定量的凝血因子,这也间接的导致PT、APTT结果下降一部分。

 

 

 

案例分析

 

 

24号察觉异常,凝血居高不下,为何缘故?电子病历只叙述病情进展,翻阅几遍也未发现有效信息,我们便查询医嘱信息记录,这一查询,还真看出点事来。一种熟悉的药物进入视线中:头孢哌酮舒巴坦!

 

3.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知道,头孢类药物是属于抗炎杀菌药物。头孢哌酮是头孢第三代广谱抗生素,但为何这药物会影响凝血结果呢?查阅相关文献,付兆强老师讲解的较为详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头孢哌酮舒巴坦致凝血功能异常1例》(点击题目阅读原文)一文,自己也总结如下观点:

 

1、头孢哌酮结构中的N-甲基硫代四唑基团可直接抑制维生素K氧化还原酶,导致维K缺乏。

2、头孢哌酮主要经胆道排泄,可抑制肠道正常菌群,影响维K的吸收。

3、与患者自身状况有关(如老年人、营养不良等)、剂量、疗程有关。

 

知道这个信息后,我们在医嘱中发现:10月10号、18号、20号、23号均有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记录,10.7号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其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随即,我们电联告知临床:请立即停止使用头孢哌酮,并肌注补充维生素K,在医嘱中虽有补充维生素K的记录,但补充的维K势必被头孢哌酮拮抗了一部分,不然也会导致PT、APTT如此之高。

 

维生素K是凝血因子 II、VII、IX、X合成所必须依赖的,当维K不足时,PT、APTT也就会延长。临床听取检验科建议,在之后的凝血复查中,PT、APTT隔天就回归正常水平。不得不说,这头孢哌酮隐藏的是相当的好,在病历中也只是一笔带过“余继续抗感染”。

 

 

疑点解惑

 

 

(1)8号结果突然飙升,可能与7号使用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有关,其药物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呕吐、腹泻等肠道紊乱,导致维K吸收不良,进而影响凝血结果。

 

(2)8号(晚)、9号凝血结果稍微下降一些,可能不是维K吸收到了,而是这两天的输注冰冻血浆导致,表面现象的“下降”覆盖了真实情况。

 

(3)药物的两重性。头孢哌酮舒巴坦用于杀菌抗炎,适用于患者的肺部感染、皮肤感染,但其拮抗维K的能力也不容小觑。

 

 

总结

 

 

每个案例都有独特的特点,作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影响凝血结果的例子中,本案例的复杂性在于:

 

时间跨度大,作为一个整体的案例,患者每段时间的凝血结果都要分析一遍。患者为车祸所致,多处出血疼痛加上手术,既输注了冰冻血浆、冷沉淀、同时也补充了维生素K,有时凝血结果的下降确实会干扰到自己的判断,也很难想象到PT、APTT升高是由头孢哌酮引起!

 

在分析案例时,病历中找不到有价值的信息时,医嘱记录说不定可以帮到自己,发散思维的思考问题,转换一种思维方式,解决以常规思维无法思考的问题。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