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求医无果,一张玻片定乾坤

作者:徐奕胜  赣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2019-11-28

看到标题,相信大部分检验同行的想法是这样的。

 

路人:一张玻片定乾坤,讲的是形态学吧?

 

我:是。

 

路人:看吧,我猜对了,那你是准备讲细胞咯?

 

我:额,不是,这次不讲细胞,讲讲真菌和取真菌的事项。

 

路人:呃,真菌有什么好讲的?不就是圆形或椭圆形,最多再来个出芽,滴几滴氢氧化钠/氢氧化钾进一步辨别,SO easy。

 

我:首先,真菌涵盖的范围可广了,真要细分起来,有些菌,我们还未必认识。其次,往往越是容易的事,却最难做好,因为粗心、忽略等。

 

路人:行了,行了,赶紧你的表演吧,赶时间呢~~

 

我:好勒~

 

 

案例经过

 

 

下午时分,实习生准备在窗口采血,转头告诉自己有皮肤真菌检查。隔着窗口玻璃,自己也顺便看下患者情况,女,60岁,临床诊断:健康查体。临床医生开出三个检查:血常规、过敏原谱筛查,皮肤真菌检查。

 

很快,血常规结果出来了,除单核细胞比率11.10%,略微升高,余均正常。自己也开始皮肤取样、涂片,看到患者的手部情况,老茧丛生,皮肤破开,心里顿时觉得:可能不是真菌。如图1

 

1.jpg

图1

 

患者自诉:四年时间,跑遍不下于100多家医院,均未能治愈。在广州打工多年未出现任何异常,近些年回家后,基本逢秋季好发,全身难痒不已,苦不堪言。甚至使用过中药的泡洗,使用时当时有效,过后又无效果,依旧复发。手部难痒时,抓破皮肤出血后,贴胶布来暂时缓解。

 

听到患者的自诉,症状已非常明显,难道的确是真菌所致?不由细想,认真用小手术刀刮取皮肤组织,自己也顺便轻轻切除一些稍微深部的皮肤组织,滴加氢氧化钾,用手术刀涂匀、涂薄,将大块皮肤组织推到玻片一侧,如图2

 

2.jpg

图2

 

低倍初步镜检,发现大量上皮细胞,转到高倍,搜寻许久未果,第二次从内心觉得不是真菌。难道是我取材不合格?不对呀,浅部和稍微深部的皮肤组织,均有取样,且均是患者指认的最痒之处。如图3,低倍下诸多上皮细胞及组织碎片。

 

3.jpg

图3

 

搜寻了许久,准备放弃时,突然一个熟悉的圆形东西进入视野,内心那个狂喜啊,真菌!再细调下 细准焦螺旋,可以看到中间有一个闪亮的细胞核!一旁的微生物同事看屏幕上的图像也确定是真菌。再继续搜寻视野,很快,更多的真菌慢慢进入视野,甚至还有出芽的真菌,终于可以一锤定音,真菌无疑~~如图4

 

4.jpg

图4

 

 

案例分析

 

 

找真菌过程中,和微生物同事讨论了一番:第一,患者不仅仅只是感染真菌,还有其他细菌合并感染。第二,逢秋季好发,莫非有接触性过敏?第三,真菌较普遍(空气中也有,面包发霉就是例子)且顽强,虽好治愈,但需坚持用药,疗程较长,而患者病急乱投医,可以说什么法子都用上了。

 

再次和患者交谈,全身难痒具体有哪些部位。初步观察发现:腰部可见红色小点,症状较轻,脚部更为严重,皮肤可见皲(jun)裂!如图5

 

5.jpg

图5

 

隔日,患者过敏原结果出来了,总Ig E正常,除蟹为0.37  IU/mL略高外(参考范围<0.35 IU/mL),余均正常,也就基本可排除过敏因素。

 

患者得知找到最终原因后,万千感谢,四年了,可以想想患者求医之路和所花费的钱,及对各种药物、偏方抱的希望却带来失望,不是我们能想象的。而自己的确定,也就仅仅是一张玻片、一个小手术刀、几滴氢氧化钾、一台显微镜。之前写过的文章《有点难度的皮肤找真菌》(点击题目阅读原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总结

 

 

最后,自己也总结分析了两个问题,值得深思。

 

(1)皮肤真菌检查,该不该检验科来取样?

 

个人认为,该,从检出的阳性率来说,就是我们来做更合适。不仅是锻炼手技(力度既要刮到患处又不致出血),检验科取完样可马上镜检,避免污染,而且还能学习、了解临床知识(用药史、浅部深部真菌)。

 

回想自己进修的某人民医院,真菌取样是临床医生取样,将玻片送至检验科,途中交费或上下楼,均有可能导致标本吹走,最后导致阳性率很低。

 

(2)取样后,需要酒精灯微微加热、加盖玻片、或者染色吗?

 

都不需要,取材后,用手术刀或棉签将标本涂匀、涂薄(至关重要),将可能接触到显微镜物镜的组织推到一侧边缘即可。(说这话,可能会有点挑战权威的教科书或专家共识,但本人手上经过的案例均未加热、染色,只是湿片镜检需注意鉴别真假真菌)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