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便常规,也能解决大问题!

作者:穆永、邓双双、丙三壬  六盘水市人民医院 4354 2019-12-09

检验怎么参与临床?如何提高分析前质量控制能力?如何更好地服务患者?有时候,小小便常规,也能解决大问题!但是也需要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赵某,女,72岁,因腹痛、咳嗽1天入院。1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腹部阵发性绞痛,伴咳嗽、咳痰,为阵发性呛咳,咳深褐色粘液痰,带少量淡红色血液,不易咳出,伴发热,体温38.3℃,伴纳差、乏力,伴恶心、欲吐、呃逆,无盗汗、畏寒,无呕血、黑便,无尿频、尿急及尿痛,无牙龈及鼻腔出血,院外输液治疗(不详)后症状未改善,2天来大便未解。病来精神、饮食、睡眠欠佳,小便如常,大便未解,体重无明显增减。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肾脏病"等疾病史,否认"肝炎 、伤寒、结核"等传染病史。预防接种史不详。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输血史。否认药物或食物过敏史。生长于原籍。否认到过疫区。否认烟、酒、药物等嗜好。否认工业毒物、粉尘、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否认冶游史。查体:T36.9℃,P98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营养中等,慢性病容,表情忧虑,双肺叩呈清音,双肺呼吸音粗,右下肺闻及少量湿性啰音。全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余无特殊。

 

辅助检查

 

1.jpg

2.jpg

3.jpg

 

红细胞沉降率、尿淀粉酶、尿常规、血淀粉酶、凝血全套无异常。胃镜:1.十二指肠球部溃疡(S1期)2.慢性萎缩性胃炎(C2)3.食道未见异常。HP阴性。

 

根据现有资料,初步诊断为:1、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慢性萎缩性胃炎;3.肺部感染。临床予康复新液保护胃黏膜,乳果糖通便,抑酸、抗炎、营养支持等治疗;并完善了胸部+全腹部平扫CT、电子结肠镜检查。

 

胸部+全腹部平扫CT结果提示1、双肺下叶感染2、主肺动脉及分支稍增粗3、肝脏钙化点4、右侧结肠内短条形高密度影。下图红色标记的是右侧结肠内短条形高密度影。

 

4.png

 

电子结肠镜检查也印证了CT检查的结果:盲肠、升结肠可见散在长约1.0cm线虫附着。但未取出送检。

 

5.jpg

 

根据完善的影像学和肠镜检查,临床补充诊断了肠道寄生虫感染,并加予驱虫治疗。

 

检验医师在参与临床日常查房时发现这一病例,考虑到寄生虫感染的检测报告为什么让肠镜抢了先,难道是我们大便常规漏检了?带着惴惴不安的心情追踪了这一病例。意外地发现,尽管医师在首诊时已经开具大便常规医嘱,首诊医师、管床医生、尾随查房的检验医师、护士也交代了患者留取大便并第一时间送检,但患者及家属依然不送检大便标本。检验医师再次来到临床科室患者身旁,询问是否送检大便,患者及家属表示“忘了”,确实没有送检大便,于是检验医师连同管床医师、护士向患者再三强调送检大便常规的重要性,再次嘱咐患者留取大便及时保温送检。

 

患者解了大便后第一时间保温送检,我们在低倍镜下看到了这些:

 

6.jpg

 

通过高倍镜我们看到了其它视野下的典型虫卵:

 

7.jpg

 

这是鞭虫虫卵!

我们仔细找了其它视野,果然发现还有收获:

 

8.jpg

 

是的,这就是未受精蛔虫卵!

在这个视野中可以看到两个虫卵:

 

9.jpg

 

试想,如果患者和家属能够遵医嘱,听取医护人员早些送检大便常规的建议,那么是否能够免受胃肠镜检之苦呢?

 

【知识点回顾】

 

寄生于人体结肠处的常见原虫有阿米巴、纤毛虫、蓝氏贾第鞭毛虫等,常见线虫有蛲虫、毛首鞭形线虫。

 

鞭虫成虫寄生在人体盲肠内,也可见于阑尾、回肠下段、结肠和直肠等处;前端钻入宿主的肠黏膜,甚至黏膜下层,以组织液和血液为食,轻度感染一般无症状,严重感染可引起腹痛、慢性腹泻和贫血等。因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故直接涂片法、浓集法在粪便中查到虫卵可确诊。它常与蛔虫感染并存。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蛲虫成虫寄生在人体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回肠下段;可异位寄生于阴道、尿道等部位。人睡眠后,部分雌虫移行到肛门外大量产卵引起肛门及会阴部皮肤奇痒。异位寄生可导致明显损害,如阴道炎等。通常用肛门拭子法、夜间肛周查雌虫、粪便中查虫体来检查。感染方式主要是通过肛门-手-口的直接感染和人群的间接接触感染,蛲虫卵的抵抗力较强,在室内一般可存活3周左右。

 

钩虫成虫寄生在人体小肠上段,雌虫于肠腔内产卵,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发育为杆状蚴和丝状蚴,主要经皮肤感染人体。幼虫可引起钩蚴性皮炎、呼吸道症状。成虫可引起消化道症状、贫血(慢性失血为主要特征)、婴儿钩虫病。可通过粪便直接涂片法、饱和盐水浮聚法、钩蚴培养法、皮内试验(ID,敏感性高、特异性低)、ELISA法(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检测钩虫感染。

 

因患者为老年女性,且肠镜在结肠部发现虫体,大便常规可见鞭虫虫卵和未受精蛔虫虫卵,故考虑鞭虫、蛔虫合并感染!

 

【总结】

 

众所周知,分析前质量控制十分重要,不仅仅体现在标本“合不合格”,还体现在“有没有”标本上。形成良好的“送检文化”,不仅需要检验科室、临床科室,乃至医保部门的参与,同样也需要患者及家属的参与。诊断寄生虫感染,除了内窥镜、影像学检查外,大便常规检测也十分重要,我们可以通过鉴别虫卵而判断哪种虫体感染而指导患者合理驱虫、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