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弹力图检测在医院扮演什么角色?对临床有多重要!

作者:王岳  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输血科 2020-01-02

血栓弹力图检测试验,已经在临床开展多年,并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方法是利用血栓弹力图仪器对患者抗凝血样进行试验检测,在体外动态模拟还原了人体内整个凝血过程和纤溶过程,并通过监测血凝块的形成和纤溶中的物理信号,将物理信号转变为变为图像,通过图像的各项参数大小,来观察患者凝血状况,从而指导临床合理输血。现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临床单纯输注血小板和(或)血浆前后患者的血栓弹力图检测报告和临床不输血且血栓弹力图检测正常,凝血功能正常患者的检查报告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如下:

 

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期间临床医生为内科、外科、急诊、手术患者中临床单纯输注血小板和(或)血浆后再次做血栓弹力图检测进行比对且Angel角值正常的患者人数是2345人(由于讨论的是输注血小板和(或)血浆对临床输血的指导作用,所以要求汇总统计的患者其Angel角的数值是正常的,排除了纤维原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干扰)。   临床单纯输注血小板和(或)血浆后再次做血栓弹力图检测进行比对的2345名患者中有1791名只输注血小板的患者,占总人数人数的76.38%;有458名同时输注血小板和血浆的患者,占总人数19.53%;有96名是只输血浆的患者,占总人数的4.09%(图1表示)。

 

1.png

图1  符合调查条件的2345名输血患者的输血分类情况

 

仪器和试剂:仪器由陕西裕泽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YZ5000型血栓弹力图仪器。试剂:活化凝血检测试剂盒、样品杯以及CaCl2(0.2mol/L)。

 

2.jpg

 

仪器参数及意义:

 

R值是指从激活凝血功能开始到纤维蛋白开始形成时所用的时间。该值的大小反应了患者体内凝血因子含量的多少,R延长表示体内凝血因子缺乏,反之R值缩短表示血液呈高凝状态;

 

Angel角是指K值和MA值的斜率,和K值一样都主要表示FIB的功能水平大小,Angel角越大,说明形成血凝块的所需的时间越短,速率越快,表示FIB功能亢进,血液呈高凝状态,反之Angel角越小,说明形成血凝块的时间越长,速率越慢表示FIB功能水平低下,血液呈低凝状态。

 

MA值是指曲线形成时上下最大距离,反映了血凝块形成的大小和稳定性的强弱,MA值越大说明血凝块的强度越大,表示形成血凝块时所用的血小板的数量或功能亢进,血液呈高凝状态,反之说明,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减弱,血液呈低凝状态。

 

Angle角从血凝块形成点至描记图最大曲线弧度作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а 参数与K参数相同,反应纤维蛋白和血小板在血凝块开始形成时的共同作用的结果,а 参数在极度低凝时要比K参数更直观。意义同K值,但对极度低凝时的K参数直观,也是检测纤维蛋白原功能的一个指标。

 

K值是指从R时间终点至描记幅度达20mm所需时间。K参数反应纤维蛋白和血小板在血凝块开始形成时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即血凝块形成的速率,其中以纤维蛋白的功能为主,而影响血小板功能及纤维蛋白原的抗凝剂均可使K值延长 反映纤维蛋白和血小板在血凝块开始形成时的共同作用结果,即血凝块形成的速率,由于此时以纤维蛋白的功能为主,故为检测纤维蛋白原功能的一个指标。

 

CI值是指凝血综合指数,反应样本在各种条件下的凝血综合状态,<-3:低凝,-3<正常<+3,>+3:高凝。此参数对于血栓和出血的预测具有相当的意义。综合评价凝血的参数,对于血栓和出血的预测具有意义,-3<低凝,-3<正常<+3。

 

试验步骤:抽取患者2ml静脉血注入到1:9枸橼酸钠抗凝试管内充分混匀,1min后从抗凝管中用加样枪吸取1ml静脉血注入到已经在室温下复温30min的高岭土杯中,充分混匀后静置3至5min。此时将样品杯按照说明书操作要求安装在已提前做过校准并通过E-test检测的血栓弹力图检测仪器上,同时在样品杯内加入20μl CaCl2从已经激活的高岭土杯中吸取340μl静脉血,注入到样品杯中并和CaCl2混匀,在37℃下进行检测。

 

从2345名输血患者中随机抽取150名患者,对比其输血前后的R值和(或)MA值进行统计比较(统计表1所示)。并对150名患者输血后的R值和(或)MA值与从凝血功能正常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50名正常患者的R值和MA值进行比较(统计表2所示)。

 

表1 临床患者输血前后R值和MA值Angle角值的比较

3.png

 

表2 临床输血患者输血后和正常患者R值和MA值Angle角值的比较

4.png

 

根据表1得出结论,在随机抽取的150名输血患者在输血前后R值和MA值的对比当中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患者在进行血液输注后凝血功能得到的明显的改善。根据表2得出结论,这150名患者在输注后R值和MA值与正常患者的差异不大(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患者输血后凝血功能不仅得到改善而且基本恢复正常。Angle角在输血前后和凝血功能正常患者差异不大(P>0.05),排除了纤维蛋白原对凝血功能影响。在查阅了相关病例以及检验报告后,得出临床输血小板和(或)血浆的2345人,在输注相应治疗量的血小板和(或)血浆后,TEG试验检测结果回复正常,的患者人数为2237人,占输血人数的95.39%。在单纯输血小板的患者中,血栓弹力图检测试验检测结果回复正常的人数是1698人,占输血小板人数1791人的94.81%,有93人的凝血功能没有恢复正常,占输血小板人数的5.19%。经调查病例得知,这93人当中,有42人是血小板输注无效,因体内含有血小板特异性抗体,使得血小板在患者体内无法发挥其作用;有44人是因为脾功能亢进而造成血小板的快速消耗;有5人同时存在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和脾功能亢进,从而使得凝血功能无法恢复正常,这93人中大部分的人R值虽然在正常范围以内,但是已经接近上限,说明血小板的缺乏会引起凝血因子的消耗;其余2人是在骨髓抑制期,血小板功能恢复受阻。

 

临床同时输注血小板和血浆的患者中,血栓弹力图检测试验检测结果回复正常的人数是447人,占同时输注血小板和血浆的患者人数458人的97.60%,有11人没有恢复正常,占同时输注血小板和血浆的患者人数的3.4%。经调查病例得知,这458人,大部分人都是由于处于DIC消耗性的低凝期,体内消耗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得到了补充,所以输注血后凝血功能有很大的改善,少部分由于处于DIC继发性纤溶亢进期,输注后没有得到改善,及个别患者由于脾功能亢进和DIC共同造成的。

 

 

临床单纯输注血浆的患者中,血栓弹力图试验检测结果回复正常的人数是92人,占单纯血浆的患者人数96人的95.83%,有4人没有恢复正常,占单纯输注血浆的患者人数的4.17%。经调查病例得知,这4人,是术前凝血功能正常,手术过程中出血多,血浆补充不足造成的。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和讨论,可以说明血栓弹力图检测试验检测可以指导临床合理输血,并且有目的性的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大大减少了临床的不合理用血,为患者减少了身体上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也防止了血液资源的浪费。我院手术患者崔某,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了凝血功能障碍。血常规和凝血六项检测显示血小板数量正常为110×109/L,凝血六项中D2-聚体偏高,血浆蛋白45g/L。最终检查血栓弹力图结果显示MA值偏低为34MM。说明该患者是由于血小板功能低下而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输注2单位血小板,凝血功能得到改善。

 

综上所述,血栓弹力图已应用于临床各方面,监测患者凝血功能,并指导治疗。但是监测过程中存在诸多影响因素,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国内并未普遍使用,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完善和改进,血栓弹力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将会有更多的患者从中受益。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