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临床检验科的生物安全防护
【摘要】当前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19-nCoV pneumonia ,NCP)疫情的防控进入关键时期。检验科作为疾病诊断的前哨兵,积极参与NCP的防控工作。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具有较高的传染性,而NCP患者的咽拭子等呼吸道样本、血液以及大便样本均可能含有新型冠状病毒,如果生物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将有可能导致检验科员工的感染,本文介绍疫情发生后40余天我科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供大家参考。
自2019年底我国湖北省武汉市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19-nCoV pneumonia ,NCP)以来[1-2], 我国多个地区相继报告了NCP的确诊和疑似病例,我国多省及时启动国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教学医院,承担院本部、武汉市第七人民医院、武汉客厅方舱医院以及雷神山医院的NCP患者的救治工作。仅院本部从2019年底至今共收治了NCP的疑似与确诊患者500余例,发热门诊就诊的人数最高达到1000人/天。很多患者病情复杂,需要进行多种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痰培养、免疫功能以及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的检测。研究表明NCP患者的咽拭子、粪便以及血液标本均可能含有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消化道和(或)呼吸道传播的方式感染检验科员工[3]。我科是湖北省最早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医院检验科,而且单日样本数最高达600个,目前尚无1个员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因此本文重点介绍我科在抗疫期间的生物安全措施,供全国检验界同道参考。
一、戴正确的口罩,预防呼吸道传播
NCP为一种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可通过飞沫感染易感者。检验科除了门急诊检验室会接触到NCP患者外,其它专业组通常只会接触到患者样本。从NCP患者采集的样本除了血液样本外,还会包括鼻咽拭子、咽拭子、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保护性毛刷以及活检组织等,这些样本可能分别送往微生物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门急诊检验室以及临床免疫室,进行病原体分离培养与鉴定、病原体抗原检测以及病原体核酸的检测等。我们于2020年1月2号采用SARS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对2例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为阳性。为了进一步明确病原体,我们采用二代测序技术于1月7号证实病原体为新型冠状病毒[4]。至于为何两例样本SARS冠状病毒核酸呈阳性,可能是因为两种冠状病毒的ORF1b高度同源[4-6]。由于检测结果显示SARS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所以从1月2号开始,科室生物安全小组明确规定:
(1)所有员工在处理呼吸道样本时必须佩戴N95口罩,而其他所有人员必须佩戴外科口罩,而且从2月1号起,所有员工工作期间必须佩戴N95口罩;
(2)所有未灭活的呼吸道样本的操作均要求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即使是进行脱落细胞学检查也不例外,而且涂片需在生物安全柜内紫外照射30分钟以上方能进行下一步操作;
(3)在提取咽拭子中的病原体核酸前,我们要求在生物安全柜中打开病毒保存管的管盖,并且在生物安全柜中加入病毒裂解液,确保病毒灭活;
(4)所有员工在提取核酸时,要求佩戴防护性面屏或护目镜、手套,穿防护服和一次性鞋套;
(5)在生物安全柜性能不明的情况下,将科室最近引进的2台生物安全柜一台用于样本接种,一台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的提取。
二、避免产生气溶胶,降低感染的风险
尽管目前尚未明确新型冠状病毒能否通过气溶胶的方式感染易感者,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其具备感染人的可能性,因此明确气溶胶产生的方式,并尽量降低气溶胶的产生就显得特别重要。检验科气溶胶产生的途径主要包括样本高速离心后、样本振荡后、自动加样、手工加样、分装样本和样本接种等。针对上述途径我们制定了如下重要措施:
(1)取消所有离心机的自动脱帽功能,要求离心完成后15分钟才能开盖,附近有生物安全柜时,尽量在生物安全柜中开盖;
(2)对高危样本进行手工加样或样本分装时,一定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动作要轻且慢;
(3)自动加样时一定要关好仪器加样区盖从而密闭操作;
(4)当抽取阳性血培养瓶培养液时,为了防止喷溅和气溶胶,须在安全柜内进行。
三、戴好手套并及时手卫生,预防消化道传播
目前的研究已证实部分有腹泻症状的NCP患者的粪便标本中存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1],而且部分患者尤其是危重型患者,可有新型冠状病毒血症,具有传染性[1]。其它样本如胸腔积液、尿液、脑脊液、心包积液、腹腔积液、后穹隆穿刺液、关节液、腹膜透出液、精液和女性生殖道分泌物等,尽管目前尚未检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但还是建议按有传染性处理[1]。不过在NCP流行初期,其致病病原体和传染性均不清楚,因此我们参照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要求,所有员工在接触样本和实验室内污物表面时,必须带乳胶手套,而且在离开实验室前,必须执行六步洗手法,用干手纸擦手。近期随着疫情的加重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数量的增加,要求员工在核酸提取过程中戴双层乳胶手套。
四、及时有效处理医疗废弃物
尽管目前有研究表明病毒离开宿主的存活时间不超过72小时,但是病毒在血液、尿液以及其它体液的存活时间尚没有定论。检验科的样本通常保存约1个星期,但是新型冠状病毒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所以我们要求NCP患者的样本,包括血液、痰、咽拭子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检测完成后不再保存,而是立刻高压消毒处理。另外当咽拭子检测完成后,立刻置于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中,切忌检测后的咽拭子裸露在生物安全柜中。
五、实验室环境的清洁消毒
我院检验科分为门急诊检验室和住院部检验室两个区域,分别位于不同的楼内。住院部承担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的检测,由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三部分。清洁区为员工饮水用餐和休息区,潜在污染区为放置工作服的区域,污染区由7个专业实验室组成。其中临床化学室、临床免疫室和临床检验室仪器较多,为开放式大房间,两端开窗对流通风,均配备空气消毒机和移动紫外车。临床微生物室、临床细胞遗传室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手工检测项目多,相对封闭。各实验室均配备生物安全柜处理样本,紫外灯或移动紫外车齐全。每日定期对潜在污染区和清洁区进行紫外消毒1小时以上,特别核酸提取实验室,在两批核酸提取间隙,用移动紫外车消毒1小时。员工在清洁区就餐尽量实行分时段错峰进行,减少小范围群体性暴露。
六、小结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呼吸道是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主要方式,但消化道传播的方式也不能忽视。NCP患者的多种类型样本含有新型冠状病毒,因此在工作中应在生物安全二级防护的基础上适当启用三级个人防护,其中佩戴N95口罩、正确手卫生、正确使用生物安全柜、实验室内及时清洁消毒和医疗废弃物的及时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Wang D, Hu B, Hu C, 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138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Infected Pneumonia in Wuhan, China. JAMA 2020;:.DOI:10.1001/jama.2020.1585
2.Jin YH, Cai L, Cheng ZS, et al. A rapid advice guideline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infected pneumonia (standard version). Mil Med Res 2020;7:4.DOI:10.1186/s40779-020-0233-6
3.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专家共识,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20,43(00)
4.Chen L, Liu W, Zhang Q, et al. RNA based mNGS approach identifies a novel human coronavirus from two individual pneumonia cases in 2019 Wuhan outbreak. Emerg Microbes Infect,2020;9:313-319.DOI:10.1080/22221751.2020.1725399
5.Cui J, Li F, Shi ZL.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pathogenic coronaviruses[J]. Nat Rev Microbiol. 2019; 17(3): 181–192. doi:10.1038/s41579-018-0118-9.
6.Li F. Structure, Function, and Evolution of Coronavirus Spike Proteins[J]. Annu Rev Virol, 2016, 3(1):237-261. DOI: 10.1146/annurev-virology-110615-042301.
收稿日期:20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