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年健康人群Lp-PLA2多中心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周洲 蔺亚晖
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实验诊断中心
据《1990-2016年中国及省级行政区心血管病疾病负担报告》统计,过去的30年,我国农村和城镇人口心血管疾病死亡数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59%,缺血性心脏病增加184%。我国在心血管疾病的诊疗上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但患者及死亡数仍在上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心血管疾病负担愈发严重。临床上心血管疾病标志物的应用在疾病诊疗和用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是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与动脉粥样硬化(AS)密切相关的炎症标记物,国内外均将LP-PLA2视为心血管风险评估的重要指标,但鉴于各种族LP-PLA2水平有较大差异且国内外尚无大规模老年人参考区间报道,为了确定我国老年人群LP-PLA2 检测指标基线水平,我们进行了“中国老年健康人Lp-PLA2多中心检测结果调查项目”,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本文将对该项目实施及相关结果进行分享。
一、研究背景
1. LP-PLA2的生物学特性:LP-PLA2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肥大细胞等炎症细胞分泌,在血浆中与脂蛋白颗粒结合,其中70-80%与低密度脂蛋白(LDL)结合,20-30%与高密度脂蛋白(HDL),Lp-PLA2能够催化多种氧化磷脂进行水解,生成脂类促炎物质。Lp-PLA2是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与动脉粥样硬化(AS)密切相关的炎症标记物,Lp-PLA2与LDL结合后水解LDL上的氧化卵磷脂,生成不饱和脂肪酸和溶血磷脂,这些化学趋化因子使巨噬细胞、炎症细胞发生趋化作用,汇集到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处,加重损伤或直接造成内皮细胞凋亡,此后损伤进一步扩大,更多的细胞凋亡继续平移,形成AS。
2. LP-PLA2适用于慢性病风险评估:稳定性对于标志物价值评价十分重要,选定的标志物应不随人群不同和状态变化而发生较大的改变。 研究数据显示,个体内空腹vs非空腹Lp-PLA2活性无差异,个体内日间、周间、月间活性也无差异,术后急性炎症状态下,hs-CPR明显升高,但Lp-PLA2无明显变化,以上结果说明,LP-PLA2水平稳定,适合慢性病风险评估。国内外相关指南标准已将Lp-PLA2作为一种评价慢病风险的独立因素,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AACE)指南指出,LP-PLA2是独立的ASCVD和CVA危险因素,比hsCRP更特异,可用于评估低LDL-C人群的残余风险。我国《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建议》,提出将Lp-PLA2用于冠心病及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预测,并且提出无症状高危人群、已接受他汀治疗且胆固醇水平控制较好的个体、发生急性血栓事件的患者,适用Lp-PLA2的检查,建议暂时采用欧美指南的Lp-PLA2浓度界限(<200μg/L—正常水平、200-223μg/L—中度升高、≥223μg/L—明显升高)。
3. 项目介绍:目前国内尚无大规模的Lp-PLA2水平人群研究及适合国人的参考区间报道,临床上能否直接借鉴国外的参考区间呢?文献研究显示,纳入714名健康老人的检测结果,不同种族间Lp-PLA2水平有明显差异,白人群组水平偏高,用欧美人群水平来评估亚洲人群的Lp-PLA2水平,会导致低估疾病风险,同时国外也没有大规模的老年人参考区间报道,为了建立适用于我国老年人LP-PLA2 检测指标基线水平,我们进行了“中国老年健康人Lp-PLA2多中心检测结果调查项目”。本项目为多中心队列研究,由丛玉隆教授牵头,在全国多地区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收集60岁以上表现健康人群Lp-PLA2检测数据,调查中国老年人群Lp-PLA2检测指标人群分布特征,确定老年人群Lp-PLA2检测指标基线水平,为老年人群检测结果分析和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室依据,为老年健康保健及慢病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二、项目实施
1. 人群纳入标准:考虑到地域差异,我们选择了全国各地有影响力的三甲医院,北方区10中心,南方区10中心和山东威海为中心的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4中心,共24个中心参与此项目。各中心采用统一的人群纳入排除标准,样本数:不少于500例/单中心;年龄:≥50岁至95岁,每10岁年龄段≥100人(70岁、80岁不少于50例),男女各半;纳入人群需要,血压、肝功能、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血脂和体重指数正常(抽血时正常即为正常,正常参考范围以各实验室的为准);排除急慢性感染者、尿毒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心力衰竭等系统性疾病患者。
2. 试验标准化要求:(1)Lp-PLA2检测方法的性能评估:研究过程中检测方法的性能十分重要,目前针对Lp-PLA2的主要检测方法有质量浓度检测和酶活性检测两大类,两种方法的检测在美国FDA都有相应的获批产品。我们通过前期调研发现,大部分厂家采用的是质量浓度方法的检测,但在质量浓度方法下也存在不同的方法学,所以Lp-PLA2的检测的标准化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试验前我们做了Lp-PLA2方法学评估,对不同厂家精密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WEGO发光法血清、质控品精密度远低于生物学变异,质量法和酶活性最大线性范围的比较结果显示,质量法最大线性范围为决定水平的5倍,酶活性最大线性范围约为决定水平的2-3倍,决定水平宽,可以获得更好的检测性能,同时WEGO采用改良质量法可以避免LDL-C、HDL-C和TG对检测结果的干扰。储存条件对Lp-PLA2质量浓度的影响试验最终得出,Lp-PLA2室温可保存0.5天,2-8℃保存6天,-20℃可保存3个月,-80℃至少6个月。通过上述性能评估,确定使用的仪器和存储条件,保证了我们试验平台的稳定。(2)培训及质控:我们组织了项目实施的培训,主要针对全国24中心的课题骨干,进行了全天候的《Lp-PLA2实验室检测与课程执行》、《Lp-PLA2样本收集储存的注意事项》和《Autolumis 3000仪器及操作SOP讲解》培训并进行考核,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和高质量数据的获得。项目进行过程中,在统一时间对全部的24个中心进行低值、中值、高值三种质控,数据结果显示,质控靶值偏倚及精密度符合并优于试验要求。
三、结果分析
本项目总测试样本例数为7384例, 对以下情况的数据进行剔除:纳入数据信息严重不足及离群数据、两个中心测试数据未达100例、中心Z检验与其他中心是离群的需单独分组,共剔除666例,有效计入统计例数6718例,其中,男性56.7%,女性43.3%。6718例受试者整体临床指标数据显示,男女间无明显差异,初步的全国各中心结果统计显示,Lp-PLA2浓度的中位数范围为130.4-158.8ng/mL,其中最低值数据来源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推测是部分受试人群服用他汀药物而导致的检测结果偏低。同时我们发现Lp-PLA2和LDL-C水平显著相关,而与年龄、hsCRP、血肌酐、直接胆红素、总胆固醇和HDL-C无显著相关性,与之前其他课题组试验结果一致,证明得到的数据真实有效。
1. 性别及不同年龄间结果分析:全国总体数据男女间有显著性差异,男性3807例数据,单侧95%参考上限为219.6ng/mL,女性2911例数据,单侧95%参考上限为208.8ng/mL,通过大数据结果,女性整体数据比男性低10个单位。将全国数据按年龄段分为四组,60岁以下(2929例),60-69岁(2110),70-79岁(1141),80岁及以上(538),统计结果显示,60岁以下、60-69岁和70-79岁组,随年龄的升高,Lp-PLA2呈现上升趋势,70-79岁组单侧95%参考上限为224.8ng/mL,提示呈现高风险的状态。80岁及以上单侧95%参考上限为212.1ng/mL,是四组里最低值,且与其他三组均有显著差异,推测可能是该组数据少于其他组或是服用他汀导致结果偏低,后续试验会进一步确认是否为服药导致的结果偏低。将全国数据进行性别各年龄分组,男性、女性独立数据结果与全国整体年龄分组趋势相符合,随年龄的升高,Lp-PLA2呈现上升趋势,80岁及以上数值最低,但女性数据各组间无显著差异。
2. 不同地域间结果分析:全国南区、北区中心数据分别统计,结果显示南北分组数据无显著差异,此结果对于我们的试验十分重要,这说明南北地域和饮食差异不影响Lp-PLA2检测结果,全国采用一个标准即可,不需要再做地域间的区分。此外也证明了我们的检测质量高,在不同的检测平台、不同地域中心间均可维持检验的稳定性,这为以后临床上推广增强了信心。
3. LDL-C、hsCRP达标者结果分析:将LDL-C以2.7mmol/L为界进行人群分组,LDL-C≤2.7mmol/L(正常范围)数据中,仍有近30%人群的Lp-PLA2浓度不达标,高于223μg/L,处在高风险状态,LDL-C控制的正常人群中,Lp-PLA2水平增高可以反映LDL-C达标者的残余风险,对这类结果的人群需要进行密切关注。将hsCRP以<1mg/L,1-3mg/L,3-10mg/L,>10mg/L为界限进行人群分组,结果显示在hsCRP低值组,仍有超过30%人群,处在LP-PLA2高风险状态,提示LP-PLA2可区分低hsCRP患者心血管病风险,临床上需要更多的指标来评价人群心血管病风险,从而进行更加有效的治疗靶点。
四、总结及展望
本次“中国老年健康人Lp-PLA2多中心检测结果调查项目”首次获得了中国老年健康人群Lp-PLA2参考范围,大样本数据证实不同年龄段人群参考范围有差异,随年龄增加,Lp-PLA2水平升高,但80岁以上老年人群结果偏低,需要继续研究低值原因;男、女性之间的Lp-PLA2浓度具有差异(219.6 v.s. 208.8ng/ml,P<0.05),女性相较于男性低10个单位,男性女性间应采用不同的参考范围;本次调查结果,中国北方和南方之间Lp-PLA2检测结果无差异,说明在不同地域及饮食条件下,我国不同人群可采用同一参考范围,同时也说明课题组检测结果整体偏差小,数据质量高;通过该项目得出了Lp-PLA2可用于评估临床上药物控制后LDL-C和hs-CRP达标者残余风险。我们从Lp-PLA2检测、临床意义、诊断价值等方面对24家中心进行了培训,为进一步开展全国多中心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我们计划对现有人群进行随访,进行人群心脑血管疾病事件及其与Lp-PLA2或相关指标的前瞻性研究,通过进一步细分人群表型,探索Lp-PLA2与其他疾病表型的相关性,我们会根据初步获得的参考区间,进一步细分人群,评估Lp-PLA2心脑血管慢病防治中的预警作用。通过首次大样本的数据调查,我们发现他汀对LP-PLA2检测结果可能有影响,后面的随访要确定他汀的影响多大、哪些人群受影响,会针对不同人群继续研究,能进一步获得临床事件相关的数据信息,得出更有意义的结果,为老年人口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