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检出、强化检测、优化获益 2016心血管疾病优化诊疗新进展项目正式启动!

作者:IVDCHINA
2021-12-16

为帮助临床医生更早期地诊断心血管疾病、更合理地筛查心血管事件高危患者,优化临床治疗决策与预后评估,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和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决定成立“中国心血管疾病优化科研与临床促进专家协作组”,并开展2016心血管疾病优化诊疗新进展项目。该项目得到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的全程资助。会议已于2016年5月29日,在第十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上隆重开幕。


本次会议以“早期检出、强化检测、优化获益”为主题,邀请心血管和检验领域的知名专家,通过学术报告、专家点评等方式,就心血管疾病的优化诊疗、心脏生物标志物的规范应用和检验医学及临床心血管疾病诊疗的相关研究进行交流讨论,通过这个知识共享、学习提高的学术平台,解决心血管科医师和检验医师在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探讨两专业发展的关键瓶颈问题,提高临床诊治水平和检验专业的知识服务能力。


出席本次会议的大会主席为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葛均波院士,执行主席为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副主席、心血管健康(苏州工业园区)研究院院长霍勇教授和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潘柏申教授。


首先,葛均波院士致开幕辞,葛院士简要介绍了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和心血管健康(苏州工业园区)研究院,宗旨是为了实现心血管发病拐点下降,具体业务分为六大板块。

 早期检出-1.jpg

葛均波院士致辞


随后,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副秘书长曾文明先生详细介绍了成立“中国心血管疾病优化科研与临床促进专家协作组”的主要目的,一是早期诊断,早期诊断对实现心血管疾病早日下降非常重要,二就是合理地筛查高危患者,三是精确及时的诊断对于预后评估非常重要。并介绍2016年协作组的整体规划。


曾文明副秘书长介绍协作组整体规划


曾文明副秘书长邀请葛均波院士、霍勇教授、潘柏申教授共同上台宣布“中国心血管疾病优化科研与临床促进专家协作组”正式成立,同时葛均波院士、霍勇教授和潘柏申教授被受聘为此项目的“荣誉顾问”,张捷教授、钱菊英教授和李新立教授被受聘为此项目的“荣誉讲者”

 早期检出-2.jpg

中国心血管疾病优化诊疗科研与临床促进专家协作组成立仪式

 

 早期检出-5.jpg

葛均波院士、霍勇教授、潘柏申教授分别为钱菊英教授、李新立教授、张捷教授颁发“荣誉讲者”聘书


会议进入精彩的在学术报告演讲接段,霍勇教授介绍了《生物标志物在心血管疾病优化诊疗中的应用》;他认为中国的冠心病介入治疗过多过滥,而心肌肌钙蛋白的应用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两年前心血管分会与检验医学分会共同制定了高敏心肌肌钙蛋白(hs-cTn)中国专家共识,对hs-cTn的临床应用做了系统的阐述;NT-proBNP对心衰的诊断很有意义,NT-proBNP在很多方面均优于BNP;新的生物标志物生长分化因子15是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成员中一种应激反应蛋白,GDF15升高说明患者处于应激状态。GDF15可用于ACS、稳定性心绞痛和胸痛的危险分层,GDF-15还可提供心力衰竭的预后信息。ARISTOTLE说明GDF-15水平是口服抗凝药的房颤患者发生严重出血和死亡的一项危险因素,在临床风险分层模型中加入GDF-15有可能改善对出血和死亡的风险评估。


 早期检出-6.jpg

霍勇教授介绍《生物标志物在

心血管疾病优化诊疗中的应用》


随后,潘柏申教授向大家详细介绍了《高敏感方法检测心肌肌钙蛋白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首先回顾了心脏标志物的历史,然后介绍了高敏感检测的方法,最后是hs-cTn的临床应用,目前,2015 ESC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管理指南推荐0小时/1小时hs-cTn水平快速诊断AMI。

 早期检出-7.jpg

潘柏申教授介绍《高敏感方法检测

心肌肌钙蛋白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张捷教授介绍了《CVD高危人群的血脂检测与管理》,她简单描述了脂蛋白(a)[Lp(a)]的结构特点、人群分布、其水平的影响因素、种族差异、生理作用和病理作用。国际上最大的一项对Lp(a)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Lp(a)水平升高与CVD危险之间存在正相关,且这种相关性不依赖LDL-C和非HDL-C。

 早期检出-8.jpg

张捷教授介绍《CVD高危人群的血脂

检测与管理》


钱菊英教授介绍了《血脂异常的临床防治》,她重点介绍了欧美主要的血脂管理指南,危险分层与降脂目标,以及调脂治疗策略。她与大家分享了她个人对这些指南的一些看法和观点,并指出中国新的血脂管理指南还在讨论中,中国的新指南不会完全照搬美国或国际的指南,而要适合自己的国情。

 早期检出-9.jpg

钱菊英教授介绍《血脂异常的临床防治》


李新立教授演讲的题目是《生物学标志物评估急性心力衰竭预后研究》,他提到根据最新发布的2016 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的推荐,在所有表现为急性呼吸困难和疑似急性心衰(AHF)的患者中,检测血浆NT-proBNP可有助于区分AHF与非心源性的急性呼吸困难,并重点介绍了他们的一个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急性心力衰竭诊断指标筛选与危险分层评估及临床转归随访注册研究,该研究项目于2012年2月在南京启动,有10家合作单位参与,共入选了2000例受试者,结果显示,生物学标志物联合分析AHF预后有重要意义;基线NT-proBNP水平对预测AHF 100天内死亡率有意义;LncRNA可能为独立评估AHF 1年死亡率新的生物学标志物。此研究目前仍在进行之中

 早期检出-10.jpg

李新立教授介绍《生物学标志物评估

急性心力衰竭预后研究》


会议最后,潘柏申教授做总结发言,他对上述各位教授的演讲做了点评与总结,并指出60多年来检验医学有了飞速的发展,为临床提供了更加科学、准确的信息,这对临床和病人都非常有益,未来临床和检验应进一步沟通,并加强合作,这对双方都有很大的促进和帮助!

早期检出-1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