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京沪检验医学高峰论坛纪要

作者:DDM
2021-12-16

由北京和上海两地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联合举办的第九届京沪检验医学高峰论坛于2015年10月24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来自两地的近50位检验分会委员、青年委员代表出席。本次论坛由北京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主任委员王成彬教授和上海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仲人前教授共同主持,围绕“检验医师在临床诊疗中的作用”主题,京沪两地专家进行了深入而充分地讨论。


上海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新华医院沈立松主任以“上海检验医师培养工作介绍及经验分享”为题,报告了2010年以来检验医师培养情况,并重点介绍了上海新华医院检验医师培养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和所遇到的问题,指出检验医师必须掌握检验相关知识、临床诊断思维和积累一线工作经验,能够担当起检验与临床学科间的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但检验医师培养过程也存在需要思考的问题,如岗位设置、职业发展、学位衔接及科室领导的重视程度等。


北京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协和医院检验科主任徐迎春教授做了“临床感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新技术应用与挑战”的报告,重点介绍了临床微生物检验平台建设的经验,检验医师和检验技师各自在检验工作中所承担的职责和检验医师参与和指导临床感染性疾病诊疗的重要性,同还介绍了临床微生物检验新技术应用及面临的挑战。


上海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华山医院关明教授报告了“骨髓增殖性肿瘤临床分子诊断路径的建立”,讨论了目前临床对检验项目的使用不规范,需要检验科与临床一起建立疾病的实验室诊断路径,优化疾病诊断流程,降低检验费用等问题。指出目前检验工作应该侧重于检验技术平台建设,提升临床疾病实验室诊断水平,充分利用目前的环境和资源,提高检验专业在学科中的地位上。


北京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青年委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乔蕊副主任医师结合自己长期在抗血小板治疗实验室检测方面的工作,做了“抗血小板治疗实验室监测策略”的报告,探讨了目前临床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基因组学检测存在阳性预测值低,血小板功能试验方法间原理差异大,体外实验不能真实反映体内血小板功能等问题,指出准确有效的开展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还需与临床开展深入的合作研究。


四位专家精彩的的主题发言后,京沪两地委员展开了热烈地讨论。上海市华东医院赵虎主任就微生物检验报告的改进发表了看法,指出微生物报告基本已经是诊断性报告,但除了报告感染的病原学外,还可以增加一些其它内涵,如病原菌目前的地区流行病学情况及耐药情况、根据指南内容对抗生素剂量提出建议等。上海杨浦医院的李智主任认为,本次京沪论坛的主题定位准确,检验医师的培养非常必要,检验报告需要技师判断结果的准确性,更需要检验医师从临床的角度思考判断结果的合理性。她还提出目前医院检验科不是医师多了,而是不足,检验报告单应加入一些建议性、综合性的分析内容,比如分析前的影响,检验结果可能存在哪些方面风险等。


北医三院张捷主任回顾了检验医师培养的历程,指出检验与临床应该加强沟通,其最终目的是服务患者。她介绍了北医三院在检验医师培养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检验医师与临床科室的点对点沟通,检验医师应定期参加相关科室的查房,参与某些疾病的会诊。天坛医院的康熙雄主任介绍了他在培养检验医师所经历的感受:检验医师规范化培训一直在路上,每走一步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和问题。指出各国在检验医师培养方面也不尽相同,检验医师应积极主动的承担相关的任务和与临床的交流,达到检验与临床的和谐融合。卫生部北京医院的赵昕主任补充说,目前教育部与卫计委已经通过决议,具有检验医师资格者再通过相应的考试,可以获得研究生同等学历证书。


北京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郭健主任在最后总结中认为,今年论坛选题好,报告内容丰富,讨论热烈,未来检验医师规范化培训及岗位描述应考虑宏观设计,明确职责,一体化教育和建立相关人事制度。

                                     

                       北京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

上海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

                          2015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