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东方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报道

作者:DDM
2021-12-16

医学前沿-第六届东方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报道.jpg

2017年12月7日下午3时,第六届东方检验医学学术会议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开幕式首先由上海市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李莉致欢迎辞。她对全国各地检验医学同仁齐聚上海参会,表示由衷的欢迎和感谢。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检验科主任王成彬,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检验科主任郝晓柯以及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主任潘柏申、上海市医学会会长徐建光、上海市卫计委党委书记黄红分别致辞。开幕式上还颁发了优秀青年科研成绩奖、科研合作奖和优秀论文奖等奖项。特别是授予潘柏申主任委员特别贡献奖,以表彰他为上海市检验医学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开幕式后,北京大学医学部庄辉院士、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郑军华等专家为大家奉献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首先,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庄辉院士为大家作了《“新的”HBV血清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的报告。庄院士在报告中对qHBsAg、HBcrAg、HBV RNA三种HBV血清标志物作了解读。庄院士指出,HBsAg水平取决于感染HBV的肝细胞数量、有转录活性的cccDNA数量以及存在有转录活性的整合的HBV DNA三个要素。关于qHBsAg的临床意义,庄院士认为其可作为PegIFNɑ治疗的停药原则;可预测治疗应答、无应答和复发;还可作为最重要的临床治疗终点。特别指出,HBsAg不是cccDNA转录活性和数量最理想的替代标志物。关于HBV RNA,首先介绍了HBV RNA的检测方法。即DNaseⅠ消化和逆转录处理+qPCR检测法。关于HBV DNA的特异性提取,首先将HBV血清或血浆加入裂解液,用磁珠捕获HBV RNA,然后洗涤去除DNA等获得HBV RNA。关于HBV RNA的特异扩增,在同一温度下,首先通过M-MLV逆转录酶产生靶标核酸(RNA)的一个双链DNA拷贝;然后利用T7RNA聚合酶从DNA拷贝上产生多个RNA拷贝;荧光标记的探针与RNA拷贝特异结合,产生荧光,由荧光检测仪器实时反映扩增情况;每一个RNA拷贝再从逆转录开始进入下一个扩增循环。


接下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郑军华教授为大家作了《全质量管理体系下检验医学的地位和发展趋势》报告。报告指出,医学检验的发展,不仅是循证医学的必然要求,使医疗行为更为科学和经济,也将可能为前瞻性的预防措施的实施提供根据。医疗技术的革新带来了医疗检验器械的快速更新的同时,也引起了整个医学检验的快速发展。随着新的仪器及方法的扩展,检验医学在临床生化、微生物学、血液学及免疫学等多个分支出现了一些新的检验项目与技术,使针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更为合理和快速。在新的医学检验技术的支撑下,各个医院的临床检验项目逐渐增多,检验数据也日臻多元化和精密化。概括起来,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和试剂数据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揭示疾病的基本原因和机制,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及代谢

性疾病等;

2、根据发病机制,建立合理治疗,如针对苯丙酮尿症患者给予低

苯丙氨酸饮食;诊断特异性疾病,如利用肌红蛋白、肌钙蛋白诊断心肌梗死;

3、为某些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筛选试验,如测定血中甲状腺素和

促甲状腺素用以诊断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

4、监测疾病的病情好转、恶化、缓解或复发等,如利用肝功能试

验对肝脏疾患进行诊断和质量监测;

5、治疗药物监测,即根据血液以及其他体液中的药物浓度,调整

剂量,保证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6、辅助评价治疗效果,如测定血中癌胚抗原含量监测结肠癌的治

疗效果;

7、遗传病产前诊断,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病率。


作为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医学检验为临床上提供了大量有意义的检测结果,在临床工作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郑副院长的报告针对我国医学检验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对未来医学检验的发展方向作了初步的分析和研讨。


接下来,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潘柏申教授作了《检验医学的回顾与展望》的报告。报告指出,我国医学检验实验室历经半个多世纪、几代检验人的努力,从纯手工操作、简单指标检测,飞速发展至当今现代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实验室。除了场地、环境、检测设备等硬件条件的极大改善,检验从业人员的数量、教育基础、专业素养、技术能力等均有了大幅提高。为临床提供的检测项目、可承载的检测量、完成检测的速度更是有了成倍增长。同时,检验医学的理念也发生了巨大转变,从以标本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和临床为中心。实验室管理和检测质量控制的科学理论、实践经验不断丰富,为患者和临床提供了更安心、更便捷的服务。随着交通、通讯的发展,国际化的交流合作也日益频繁和深入。当今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核酸、蛋白、糖类、脂质等分子水平的检测技术,以及计算机科学为基础的人工智能、网络通讯和大数据云处理等技术平台,给检验医学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潘柏申主任的报告,简要回顾了上海检验医学的发展历史、展望了未来发展动向,并提出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赶上科学和社会的发展潮流,让检验事业薪火相传、蓬勃发展的观点和看法。


接下来,四川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杨正林为大家作了《遗传性疾病的精准诊断》报告。报告指出,精准医学是针对每个人的基因(组)、生活方式和环境而制定的个体化健康保障方案。而经典遗传性疾病是指由于染色体数量或结构异常,包括染色体和线粒体在内的基因(组)突变而导致的疾病。这些遗传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需要临床症状体征、临床检查、影像学及病理诊断等,但是通过实验室的基因(组)诊断是遗传性疾病精准诊断及随后治疗及预防最重要的基础。目前,基于基因(组)与遗传性疾病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取得了重大进展,例如:

1、疾病基因组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2、测序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

3、基因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

4、基因治疗(基因编辑)的应用


以上这些进展为遗传性疾病的精准医学带来了光明的前景,但是我们仍面临以下挑战:

1、对人类基因组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仍有大量区域功能未知,需

要进一步发现更多的遗传性疾病基因(组)及突变位点,完善疾病基因及其突变数据库;

2、公共基因组数据缺乏;

3、基因组信息、产前诊断、基因治疗(包括基因编辑)的伦理问

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4、实现遗传性疾病精准检测产业化还需进一步降低检测成本。

    

最后,本报告指出,针对单基因遗传性疾病的无创检测是一种趋势。

    

大会还设立了临床免疫学论坛、分子诊断论坛、流式细胞分析论坛等多个分论坛。


采编:方研

审校:韩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