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血小板假性降低的案例

作者:覃幸开
2021-12-16

来宾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 覃幸开

【前言】

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顾名思义即EDTA-K2作为抗凝剂有时会引起血小板聚集,从而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时出现血小板假性减少。从第一例EDTA聚集案例的发现至今,检验人员对EDTA聚集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笔者实际工作中发现的几例EDTA聚集也比较普通,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一个比较有趣的例子,与大家一起学习。


【案例经过】

早上的工作有序进行着,此时发单窗口传来一句话,某某的血常规结果出来了么?答复再等十五分钟,才刚刚编号上机。

过了十分钟又传来相同的催单的声音,某某结果可以审核了么?这次答复再等十五分钟,血小板有危机值。如下图:

案例解析1-1.jpg

原始结果PLT49.2×10^9/L

荧光通道复查标本,血小板仍然低得只有26.2×10^9/L。过了二十分钟又催了,刚刚从患者口中了解到,某某血小板结果在外院检查也是低的。这无疑传达着一个信息,把结果审了吧,患者催了那么多次,该有多焦急,而且患者本身都知道自己血小板是降低的。此时才刚刚染色,还是忍住不发。再等十分钟又何妨?洗片、镜检,低倍镜见片尾有可疑血小板聚集,转到高倍镜,真相出来了。如下图:

案例解析1-2.jpg

片尾血小板聚集


案例解析1-3.jpg

无血小板聚集的高倍视野

心里倒吸了一口凉气,还好多等了十分钟。此患者应该是一个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的患者。找到病人,简要说明了事情的概要,仪器做好手动的准备,用无促凝剂的生化管抽血立即上机检测,同时推片镜检。结果如下:血常规荧光通道结果和上次一样,只有血小板的结果从26.2×10^9/L变成280.0×10^9/L。如下图:

 案例解析1-4.jpg

这是生化管涂片染色镜检的结果,如下图:


 案例解析1-5.jpg

大部分血小板散在分布,还有少许的聚集。笔者拿着这张正常的化验单交到患者手中。


这是一位25岁的女患者,和老公一起带着小孩挂消化科入院检查。与患者的交流中得知,她之前在广东进厂入职体检时首次发现血小板降低,然后回到家乡医院检查血小板还是低的。这次为了治疗选择了笔者所在的医院,庆幸的是在笔者医院得出了正常的化验结果。临走时我还特地嘱咐她,以后在做血常规时记得告知检验人员她的特殊情况,要不然有可能血小板又做错了,或者和这次一样挨第二次抽血。知道自己身体并没有问题之后,患者安心回去了。分析患者前两次血小板结果下降的原因可能如下:第一次血小板降低没有达到危急值从而没有涂片镜检;第二次最有可能的情况和这次类似,告知检验人员上次血小板下降,从而没有涂片镜检。


【心得体会】

血小板是临床出血性疾病的重要参数之一,对临床医生判断患者情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血常规仪器计数血小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红细胞碎片、白细胞碎片、小红细胞增多,导致血小板假性增高;另外血小板卫星现象、血小板碎片和血小板聚集又可导致仪器测定血小板降低。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涂片镜检对于血小板异常升高或者降低具有不可替代的诊断价值。实际工作中,有很多因素可以导致血小板降低。在排除标本采集不合格因素导致血小板降低之后,我们才可以考虑因为患者本身疾病因素导致的血小板降低。如果我们未能及早的识别,可能会给临床工作和患者带来很大的困扰,增加不必要的辅助检查、增加患者的痛苦与经济负担等。


虽然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标本,但是每一个标本后面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对待每一个标本都要谨慎小心。我们对标本认真负责就是对病人最大的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