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D国际动态

作者:DDM
2021-12-16

产前无创诊断获历史性突破!斯坦福科学家发明新技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准确预测宝宝是否会早产


来自斯坦福大学Stephen Quake教授团队和Mads Melbye,研究建立了一种新方法,通过检测孕妇血液样本中特定的无细胞RNA(cfRNA)组合,即可推断婴儿预产期,准确度与超声相当!本研究最近发表在《科学》杂志上,或许很快人们就能够通过血液检查确定预产期啦。


更令人充满希望的是,另一种cfRNA组合的检测能够相当程度上预测早产的可能性,准确度达80%!在本项研究出现之前,医生们还没有获得任何一种可靠的预测早产的方法呢!

第一项试验中,研究者们找到了9个与胎龄关系特别密切的cfRNA:CGA,CAPN6,CGB,ALPP,CSHL1,PLAC4,PSG7,PAPPA和LGALS14。这9个cfRNA分成不同的亚组,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过还是9个一起使用最准确!


临床上医生们往往采用末次月经和超声来判断胎龄。按照40周的妊娠期,误差14天内的标准,前者准确度48.1%,后者则有57.8%。


研究者也把cfRNA的预测能力和黄金标准超声做了一下对比。超声一般是在孕期前三个月使用,在本次试验中的准确率达到了48%;cfRNA则是在孕期的中期和晚期都可以使用,总体准确率有45%!


研究者的第二项试验是测试cfRNA对早产的预测能力。他们调用了来自宾大和阿拉巴马大学的两组参与者数据。这些孕妈都是曾经有过早产经历的高危孕妇。


与第一项试验一样,研究者利用宾大队列的15人数据建立模型,利用另外23人的数据来验证。

 

经过分析,研究者们找到了7个cfRNA:CLCN3,DAPP1,PPBP,MAP3K7CL,MOB1B,RAB27B,和RGS18。采用分娩前两个月的血样,研究者成功“预测”了5名早产儿中的4位,准确率达80%!另外18名足月生产的宝宝则有3人被误判为早产儿。 


当然了,这项研究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毕竟用于验证早产的38名孕妈都是早产高危人群,在普通孕妇中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研究者们还需要在更大的群体中验证新测试的可行性,然后才能广泛使用。


科学家发现微生物代谢产物特异性调节肝脏肿瘤免疫的机制


想象过吗?肠道微生物竟然成为肝脏肿瘤发展的帮凶!在最近的《科学》杂志上,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Tim Greten博士的团队发现,肠道微生物可以通过代谢产物胆汁酸特异性调节肝脏中一种免疫细胞——自然杀伤T(NKT)细胞的数量,从而调控肝脏肿瘤的生长!他们找到了完整的调控通路,从机制上证实了肠道微生物与肝脏抗癌免疫之间的相互作用。


研究人员分别用了三种不同的癌细胞系给小鼠进行皮下注射,形成皮下肿瘤的同时,癌细胞还会自发地转移到肝脏或者肺中,形成肿瘤。在研究人员使用了“抗生素三联”(万古霉素+新霉素+西司他丁)后,奇妙的结果发生了,皮下和肺部的肿瘤都持续生长,但是肝脏中的肿瘤肉眼可见的变少变小了!


肝脏为什么如此特殊?因为肠道与肝脏之间特殊的联系方式——“胆汁酸”。初级胆汁酸是在肝脏中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的,它会随着胆汁进入肠道中,被肠道微生物“利用”,脱掉一部分结构之后成为次级胆汁酸,少量胆汁酸会随着粪便排出体外,其余都会被肠上皮细胞吸收(初级、次级都有),通过门静脉血液回到肝脏中,以此往复。


实验表明,抗生素的使用增加了初级胆汁酸的水平,降低了次级胆汁酸的水平。如果直接给有肝脏肿瘤的小鼠喂食初级胆汁酸,也能够起到和抗生素差不多的效果。初级胆汁酸居然有抵抗肝癌的功效?为什么呢?研究人员发现,随着初级胆汁酸的水平上升,负责招募免疫细胞的趋化因子CXCL16的水平也上升了。肝脏中CXCL16主要是由肝窦内皮细胞(肝脏细胞的一种,参与与周围组织的物质交换和免疫反应)产生的,实验也证实,肝脏肿瘤减少了的小鼠,肝窦内皮细胞的CXCL16表达增加。而且CXCL16也只在肝脏中增加,同样有肿瘤侵袭的肺部就没有这种现象。


研究人员通过一系列试验后发现,梭菌属细菌调控着胆汁酸的代谢,将它们从初级转化为次级,当抗生素杀死了大量梭菌属细菌后,初级胆汁酸的转化减少,回到肝脏中的变多,刺激肝脏中产生更多的趋化因子CXCL16,招募到更多的NKT细胞,杀灭了肝脏肿瘤。也就是说,在肿瘤发生后,我们的常见肠道微生物竟然扮演了一个帮凶的角色?减少了招募NKT细胞的初级胆汁酸,让肿瘤肆意生长?


研究人员表示,这个机制不仅仅在小鼠中存在,在人类中可能也是成立的。通过检测肝癌患者的非肿瘤肝脏组织,他们发现CXCL16的表达水平与初级胆汁酸的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与次级胆汁酸呈负相关。


血液 —— 开启大脑遗传学的秘密之门


近日,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以下简称UQ)最新的一项研究发现,血液样品可以用于揭示大脑中的遗传学秘密,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由UQ分子生物科学研究所 Ting Qi博士和昆士兰大脑研究所 Jia Yang博士共同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用于鉴别大脑相关的性质(如IQ)和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的基因靶标在大脑中基因表达的局部控制相似度极高。


Yang博士表示,这项研究的发现,为使用血液中的基因表达效应近似研究大脑提供了全新的证据,为针对找到大脑特点和疾病相关基因靶标提供了强力的手段,为加快科学家揭示大脑疾病复杂性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找出脑部疾病的基因靶标是研究疾病风险、开发治疗和预防策略的关键部分。“但是大脑中每个基因对大脑性质的影响很小,这意味着我们需要研究大量样品才能找到基因靶标,而大多数数据库中只有数百个大脑样品。”


“通过血液样品,我们找到了与IQ、精神分裂症、受教育的时间长短、吸烟相关的97个基因,而只使用大脑样品仅能找到61个。”是否可以通过研究血液样品来克服这个问题,帮助找到大脑相关特点和疾病的基因靶标同时值得深入探究。


Yang教授曾获得弗兰克•芬纳年度生命科学家奖,同年他取得了几个突破性进展,包括使用遗传学数据找到疾病危险因素的变化规律、指出与特殊疾病、自然选择和进化相关的基因和表观遗传学因素。


罗氏cobas e 801在华上市


2018年6月1日,全球体外诊断领导者罗氏诊断宣布: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全新cobas 8000 e 801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以下简称“cobas e 801”)正式在中国上市。


cobas e 801基于先进的电化学发光技术,可提供超过90种免疫检测的完整菜单,能够进行肿瘤标志物、心肌标志物、骨标志物、传染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激素、贫血、产前筛查、类风湿关节炎以及9分钟急诊项目等免疫检测,反应时间较短,可快速获得检测结果。同时,该分析仪通过实施如无接触式涡轮混匀、凝块检测和无携带污染的一次性吸头等方式,确保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cobas e 801模块可以和cobas® 8000系统的其他模块进行组合,构成超过150种系统配置,进一步提高了平台灵活性,满足不同实验室的需求;同时,该分析仪能够连接至cobas® connection modules(CCM)实验室自动化系统,有效帮助实验室实现样本智能化流程管理。通过空间、人员等关键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cobas e 801将帮助实验室实现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