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免疫的性能验证 —— 定性?定量?
目前国内已有300余家医疗机构实验室通过了ISO15189医学实验室认可,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实验室处在申请认可的准备过程中,其中对于检测系统的性能验证是各实验室均要进行的重要工作之一。国家法律法规、相关认可准则、应用说明、行业标准均对此有各自的规定。
《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临床实验室在开展新项目前,应对此项目进行方法学评价,证明所选用方法的分析性能符合要求,以保证所选用的分析系统达到临床实验室要求的临床性能、分析性能和经济性能等各方面的要求。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4版)》:为保证日常检验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临床实验室在将相应的检验方法、试剂或系统应用于常规检测前,需对检验方法、试剂或系统进行性能验证或方法学比较评价。
CNAS-CL02:201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5.5.1.2:在常规应用前,应由实验室对未加修改而使用的已确认的检验程序进行独立验证。实验室应从制造商或方法开发者获得相关信息,以确定检验程序的性能特征。实验室进行的独立验证,应通过获取客观证据(以性能特征形式)证实检验程序的性能与其声明相符。验证过程证实的检验程序的性能指标,应与检验结果的预期用途相关。
由此可见,性能验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在临床免疫领域,又有着其特殊性。随着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新的检验技术飞速发展,对感染免疫相关指标的检测逐渐由ELISA法发展为化学发光法,随之而来的就是定量检测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临床实验室中。而目前困惑临床实验室人员的就是,如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这两个项目,试剂说明书均标示为定量检测,那它们的性能验证,是按照定性来做还是定量来做呢?
CNAS-CL02-A004:2018《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临床免疫学定性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5.5.1.2中规定,检验方法和程序的分析性能验证内容应参考试剂盒说明书上明确标示的性能参数进行验证,至少应包括:检出限、符合率(采用国家标准血清盘或临床诊断明确的阴阳性样品各20份或与其他分析方法比对),如为定量方法应验证精密度(包括重复性和中间精密度);并应明确检验项目的预期用途,如筛查、诊断、确认。
因此,关键是首先要明确预期用途,弄清几个概念。筛查试验是用于检测整个人群(或者人群中的特定的一部分)中特定待测物或因子的存在情况的试验;诊断试验是用于临床怀疑某种特定疾病或状况是否存在的诊断的试验;确认试验是用于验证筛查试验或诊断试验结果的试验。个人认为,通俗来讲,筛查试验就是判断待测物的有或无,诊断试验就是判断待测物的量的多少,即如果用于临床的筛查试验,可认为是定性判断;若用于临床诊断或确认治疗情况,可认为是定量判断。但前提是采用的检验方法为化学发光法,若采用ELISA法,则无需区分定性定量的问题,该方法只能是定性检测。
个人认为,对于感染指标的定量检测,其性能验证若一定套用临床化学专业的定量要求会存在问题,感染免疫的检测系统没有TEa及bias等,不可避免的要遇到灰区、灵敏度等问题。而且免疫检测有其特殊性,即使厂家标示的是定量检测,其实也是用数值的方式来表达定性的结果。因此纠结于到底是按照定性还是临床化学专业的定量来进行验证是不必要的,我们更要注意的是处理好假阳性或假阴性的问题,处理好灰区的问题。
感染免疫首先是要确定待测物的有无,然后才是多少,假阳性的量值其实并无太大意义。目前实验室多用的罗氏或雅培乙肝表面抗原检测流程,应该是定性筛查、中和确认,需要时再进行定量。若我们直接选用定量试剂,个人感觉,流程是否出现了问题呢?目前各IVD厂家都在追求所谓的定量检测,但建议更应按照实际工作,给定一个更为合理的检测流程,使得各临床实验室有据可循。
我们还应注意结果的报告方式,在与临床医师沟通后,确认我们的预期用途。若就是确定有无,那就报告定性结果(阴阳性),若乙肝患者治疗过程中,需要了解疗效情况,则可报告数值,这些均需得到临床医师的认可。同时还应注意灰区结果的报告方式,也应提前与临床医师进行沟通协商。若报告单中有提示或备注则更佳。
确定了上述情况后,感染免疫的性能验证内容其实就很清楚了,按照CNAS-CL02-A004:2018《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临床免疫学定性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5.5.1.2的要求进行则可,以数值表示的所谓的定量试验,在验证了检出限和符合率后,再加上精密度的验证,基本符合了认可要求。同时,WS/T 494—2017《临床定性免疫检验重要常规项目分析质量要求》及WS/T 505—2017《定性测定性能评价指南》两个行业标准也给出了详细的验证方式,临床实验室可以参考这两个文件进行相关更加详细全面的性能验证。
小结:感染免疫的性能验证,首先要确定临床预期用途,然后按其进行相关的性能验证;要与临床医师进行沟通,确定最终报告方式;IVD生产商要多与临床实验室进行协作,生产出更多的符合临床实际需求的、符合检测流程的产品。
以上只代表个人观点,不当之处请同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