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里的“不速之客”

作者:杜永光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检验科 2019-03-13

 

前段时间笔者陪儿子看了一部日本动漫《工作细胞》,强烈推荐哈!主要用拟人的手法讲述了人类骨髓和血液中各种细胞的作用,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他们的样子好卡哇伊!有木有!

 

1.jpg

 

“他们”由骨髓造血干细胞产生,释放到外周血完成各自的使命,我们人类才能身体健康。可是一旦我们的健康出现某种问题,厄运也可能会降临到“他们”身上。破坏他们的“家园”,杀死他们的同伴。这些罪魁祸首其中就有“癌细胞”----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例骨髓转移癌病例。让大家看一看“恶人”的真实面目!

 

2.jpg

 

患者:男性 71岁。主诉:纳差、黑便半月余。


简要病史:半月余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纳差、黑便,伴活动时乏力,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曾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输液及口服药物治疗一周左右,效果差,1天前在住院时出现发热,最高37.8度,给予退烧针治疗后,症状缓解,现为求进一步治疗,来院就诊。既往体健,个人史、家族史、婚育史均无特殊。


查体:神志清,贫血貌,精神欠佳。余无明显异常。


入院后相关急诊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6.13*109/L、N63.8%、L23%、M10.1%、E0.5%、B2.6%RBC1.62*1012/L、HB51g/LRET5.76%PLT61*109/L


凝血六项:PT16.1S、INR1.26、APTT47.0S、FIB296mg/dl、TT17.9S、D-二聚体12252ng/ml、FDP60220ng/ml


急诊生化:AST90U/L、CK1290U/L、CKMB350U/L、LDH2910U/L、HBDH2730U/L、GLU9.49mmol/L,肾功、电解质无异常。


结合患者病史、体征、急查结果,患者目前存在的问题:发热、贫血、血小板减低、黑便、纳差查因。考虑消化道出血,但发热、贫血、血小板低仍不能排除潜在的消化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及肿瘤性疾病等。先给予禁食、保护胃黏膜等治疗。


后续完善相关检查如下:


常规生化:CHOL7.29mmol/L、TG2.95mmol/L、HDL0.49mmol/L、LDL4.52mmol/L,肝功、免疫球蛋白等无明显异常。


免疫学:乙肝五项、输血前四项、自免17项+ANCA谱均无异常。


尿常规、大便常规(未排便):无明显异常。


血清免疫固定电泳:未见IgGAM类及轻链的单克隆条带。


贫血三项:叶酸7.98ng/ml、VB12 96.00pg/ml、铁蛋白>1500ng/ml。


肿瘤标志物:AFP14.1ng/ml、CEA337ng/ml、CA-125 42.7U/ml、CA-199 >1972U/ml、SCC(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0.88ng/ml、NSE115ng/ml。


胸、上下腹CT: 1.左肺上叶下舌段慢性炎症可能。2.左侧冠状动脉硬化表现。3.胃壁较厚。4.胃小弯及腹腔、腹膜后淋巴结增大。5.左肾小囊肿。6.余胸、下腹未见明显异常。


结合患者病史、体征、后续相关检查后,肿标升高、心肌酶升高、重度贫血、胃壁增厚,目前多考虑消化系统肿瘤可能性大。但仍不能排除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可能。需行骨髓穿刺、胃镜等检查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


骨穿涂片细胞形态:瑞吉氏染色(*1000倍)

 

3.jpg

4.jpg

 

骨穿结果描述:


一. 取材好,涂片好,染色好。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有核红=0.69:1;


二. 1.粒系比例减低。部分粒细胞胞浆颗粒增多增粗。

2.红系比例增高,以中晚幼红为主,各阶段幼红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成熟红细胞大小不一。

3.淋巴细胞比例减低,为成熟淋巴细胞。

4.全片未见巨核细胞,血小板少见。大小形态无明显异常。

5.可见分类不明细胞约占26%。此类细胞大多胞体较大,呈圆形、椭圆形,可见边缘瘤状凸起。胞浆丰富呈深蓝色,浆内多含有团块状紫红色颗粒,部分细胞浆内有空泡。胞核偏大,多偏于一侧,核染色质细致,核仁明显。此类细胞多单个散在、小堆融合分布。偶见呈巢状分布。


意见:结合病史及相关检查,考虑骨髓转移癌可能?请结合临床。


流式结果:

5.jpg

 

骨髓活检结果:

6.jpg

 

后来查看病历得知,临床考虑消化系统肿瘤,胃癌不排除,建议患者行胃镜检查明确原发灶,但由于患者血小板极低,家属担心意外。多次拒绝做胃镜。最后由于患者终末期肿瘤,累及骨髓,治疗效果差。告知家属患者病情发展及预后,患者仍坚持出院。因此,也未明确原发部位。最后诊断:低分化腺癌并骨髓转移;胃癌?其它?


小结:骨髓转移癌 (metastatic carcinoma of bone marrow,MCBM) 是指非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转移至骨髓,进而引起骨髓结构破坏和造血功能紊乱,是恶性肿瘤晚期的表现[1]。


骨髓毛细血管先进入骨皮质的哈维管,再返回骨髓,连接血窦,形成独特的窦状结构,有浓缩或停留癌细胞的作用[2],使骨髓成为恶性肿瘤转移的重要器官,仅次于肝和肺,有时为转移的唯一部位[3]。骨髓转移癌最常见的原发灶有乳腺、肺、胃肠道、胰腺、前列腺的恶性肿瘤[4]。癌细胞在骨髓的形态特点:常抱团成簇出现,细胞之间的边界常融合,分界不清。涂片时被推至片尾末梢区域,应先用低倍镜仔细观察全片,重点为片尾及边缘处有无特殊大细胞或细胞团,一旦发现可疑,立即用油镜仔细辨别。大多数肿瘤细胞具有“三大三深”特点,“三大”指胞体大( 大小不等,相差悬殊,常成团分布) 、胞核大( 核浆比例增加,可见多核癌细胞) 、核仁大; “三深”指胞质深( 深浅不一,系 RNA 和蛋白质合成旺盛所致) 、胞核深( 染色质粗细、深浅不一,系 DNA和蛋白质合成旺盛所致) 、核仁深( DNA 合成旺盛)[5]。临床上部分病例原发灶非常隐蔽,往往仅因血液学出现异常,经骨髓检查找到肿瘤细胞,才为恶性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唯一的细胞学证据。另外对于临床高度怀疑MCBM时,也应考虑多次、多部位穿刺,仔细查找骨髓涂片,必要时联合骨髓活检,这样才能提高检出率,减低漏诊率。使骨髓细胞学检查真正成为诊断 MCBM的简单实用方法。

 

参考文献:

[1]武英伟,张茉莉,赵维川,等.骨髓转移癌 29 例临床及细胞学特点分析[J]. 疑难病杂志,2011,27(9):1090-1091.

[2]陈朴,王蓓丽,郭玮,潘柏申.106例骨髓转移癌临床及细胞形态学特点分析[J].检验医学,2013,28(07):595-598.

[3]刘克芹,李玉芬,张有成,等,骨髓转移癌临床与形态学分析[J]. 中国综合临床, 2011, 27(10): 682-684.

[4]栗瑞敏,张书霞,郝润英,王菊美.34例骨髓转移癌的实验室检查特点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

学,2013,17(06):1115-1116.

[5]高菊兴,张纪云. 64 例骨髓转移癌骨髓象诊断分析[J]. 检验医学,2010,25( 2) : 103-106.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