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是为何?

作者:袁浪  鄂州市中心医院输血科 2020-03-13

前言


常规的ABO血型定型包括正定型和反定型。两者定型结果可相互验证,使血型鉴定结果更加准确,用反定型复查可弥补正定型的不足,其正反定型必须相符,才能正确判定ABO血型。目前血型鉴定最常用的方法是卡式微柱凝胶法,此法具有诸多优点,但由于血型抗原抗体反应的复杂性及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出现正反定型不符,不能鉴定血型的情况。


 

某天我值夜班,凌晨突然收到一张紧急输血申请单,单子上报告显示Hb 49 g/L , 急需输血,用卡式法定血型,结果如下图所示:

 

2.jpg

 

正定型为“B”型,Rh+,抗B、抗D孔凝集程度均为4+,反定型两个判读为阴性。怎么会这样?查看病人病历情况,患者,男,50岁,临床初步诊断:1.肝肿瘤破裂出血2.失血性休克。病人情况紧急,我也很焦虑,是什么原因所致?为了排除操作失误或者试剂卡质量问题,我决定换另一厂家血型卡重复试验,严格按SOP文件的规定操作,观察结果如下图:

 

3.jpg

 

正定型依然为“B”型,Rh+,抗B、抗D孔凝集程度均为4+,反定型A细胞孔凝集程度却只是+-。那么问题来了,是抗原抗体比例不适还是反应温度不适?检查病人标本,无溶血、无脂血、无纤维蛋白;试剂、血型卡均在有效期,试管、加样枪吸头均为一次性。于是致电临床医生询问病人具体治疗情况,反馈情况是患者因失血性休克而采取大量补液抗休克治疗,此刻我看了一眼患者血常规报告发现细胞压积才15%,突然想到是不是病人血清中抗体因为大量补液稀释而减弱所致。因临床急等着要输血,电话一边请示领导,一边配“B”型Rh(+)悬浮RBC 3U。配血时盐水配血法、凝集胺法两种方法主侧、次侧均无溶血、无凝集,请示科主任后发血给临床。血液发出后我时刻关注病人输血是否顺利,是否出现输血不良反应。

 

事情至此还没结束,因为患者是大出血,血浆总蛋白不到20g/L,还需输注一定量的血浆,在血型还未完全确定的情况下不可冒然发出血浆。


为了证实血型正反不一致是病人因大量补液使血清中抗体稀释而减弱所致,我突然想到了凝聚胺法交叉配血的原理:聚凝胺分子是带高价阳离子多聚季铵盐, 溶解后带有很多正电荷可以中和红细胞表面负电荷, 有利于红细胞凝聚, 低离子强度溶液也能降低红细胞的Zeta电位 ,缩短红细胞之间的距离以促进红细胞和血清抗体结合。于是我决定一试(具体操作参照凝聚胺法交叉配血SOP):


1.取两个试管分别标明Ac和Bc字样。分别滴加5%的A型红细胞悬液、B型红细胞悬液各一滴;

2.在两试管中红细胞悬液上滴加患者血清各2滴,各加LIM0.65ml轻摇试管混匀,再各加Polybrene溶液2滴后再混匀; 

3.用离心机3400转/min离心10秒,弃掉上清液,让管底残留0.1ml液体;

4.轻轻摇动试管,目测两试管均出现凝集,然后接下来向两试管分别加入Resuspending2滴,轻轻摇动试管后镜下观察结果如下图所示:

 

4.jpg

Ac管有较弱凝集,证实了患者血清中极少量抗“A”的存在

 

5.jpg

Bc管未见凝集,证实了患者血清中无抗“B”的存在

 

至此,该患者血型为“B”型,Rh+确定无疑了。

 

 

总结

 

 

据资料报道,很多因素都可致病人血清中抗体减弱或消失。如老年人、白血病、骨髓瘤患者、长期接受免疫抑制剂、烧伤、风湿、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等都可导致抗体水平下降或消失,造成反定型困难。如果抗体只是减弱,反定型可通过凝聚胺法进行试验,以便得出正确的血型结果,此例病人抗体大量补液稀释减弱所致,而凝聚胺法原理正好是通过缩短红细胞的距离以促进红细胞与抗体的反应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