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努力,检验之路会越走越宽

作者:廖望   2020-04-02

近读华西医院李贵星老师的一篇文章《检验,生存之路在何方?》,颇有感触。结合笔者在这个领域从业三十多年的工作体验,以及近几年的所感所悟所思,分享给同行,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检验科的位置——家中的老二孩子


 

先让我们认清或者审视一下检验科在整个医院中所处的位置。如果把整个医院比喻成一个大家庭,所有的科室都是兄弟姐妹关系,那么我们基本可以把检验科(甚至整个医技)看成既不是老大,又不是最小的那个中间孩子。一般情况下家中的老二孩子是最不被疼爱和重视的,目前检验科的情形颇似那个老二孩子。


1.jpg

 

论收入,检验科基本是最靠前的,我了解到的很多医院的检验科都是医院的创收大户;论人头,论辛苦,检验科也是全院的排头兵,但目前检验科的地位和检验科医生的影响力却不尽人意,笔者注意到某些医院年终评选先进,曾经把医技科(包括检验科)列入后勤保障先进行列,这分明是把检验从医学中“踢了出去”,检验只是成了一门技术,为此笔者曾经写过一篇小文《莫把医技当后勤》,呼吁医院管理者重视医技科、检验科在医疗行为中的作用,后来再没有见到把医技等同后勤的类似情况的出现,但从目前看来,检验科的处境似乎没有多大改善, 甚至随着“自动化和AI技术的大量涌入,检验似乎到了生死存亡之际,应该有高度的危机感”……(李贵星老师文中观点,笔者也认同),那么检验人如何改变现状,提升科室地位以及自己的影响力呢,笔者看法如下:

 

 

 


一、创造机会、抓住机会,扩大影响

 

 

 

李贵星老师文中也提到了检验在此次疫情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从早期核酸筛查到后期抗体检测用于确诊;疾病分级的依据之一血气指标;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的细胞免疫指标、炎症标志物、血常规、生化指标、血凝指标等等,无处没有检验的身影。但当一切归于平静,回头再看,检验似乎失去了一次绝佳正名的机会。


的确如此,很多成功人士在没机会的情况下,还要创造机会,宣传自己扩大影响,我们倒好,有了机会,却没有抓住机会,为什么?因为这是检验人长期的思维模式决定的!


2.jpg

 

什么思维模式?


关门做检验的思维模式,缺乏和临床沟通能力,没有和患者沟通热情的思维模式。

 

关于关门做检验,一些检验同行文章都有论述,大家平时的工作注重的是实验室管理、生物安全、实验室认可、方法评价、质量指标,这本来也是分内的工作,但如果仅仅做好这项,“我们的眼中只剩下了一个标本的身影,检验变成一个加工厂,确实和医学渐行渐远。”


检验如何走向临床,如何和临床医生沟通,该不该去和患者解释结果,其实存在着争议的。 


尽管有检验医师参与会诊的制度,但实际情况并不如人意。有人调查过,国家级医院尚没有做好,下面的基层医院更是成了聋子的耳朵——一种摆设。


还有人会说,我们只管做好检验,分析是医生的事。十多年前,我也曾经碰到外院的一名老主任训斥检验医生给病人解释结果的事情,当然这跟这名检验医生平时太爱解释结果有关,不过,大多数检验科主任和检验师是认同不给病人解释结果这一观点的,因为解释好了,我们未必有功,错又不是我们的责任。笔者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也是这样做的,后来觉得不给病人解释检验结果,并不能作为一条被我们奉为神明的真理,于是就自我纠正了,如果病人请求我解释检验结果,我会耐心地解释一下,当然是在时间允许情况下,尽可能结合病人其他信息情况下,给予合理解释的。给病人解释检验结果,一定要注意分寸和技巧,不能抢主管医生的风头而喧宾夺主。我的实践证明,恰如其分地给病人解释检验结果是提升检验师个人魅力的一种途径,也是提升检验师业务素质的方法(教学相长,解释检验结果的过程其实也是一次重新学习的过程)。

 

至于检验介入临床,指导临床医生的例子,检验同行有很多报道,笔者也曾写过一些相关的报道,介绍了检验介入临床、指导临床医生的成功事例。其实,和临床医生沟通好,建立亲密、互信的关系,是双赢。当今高科技时代,临床医生在医技如此先进、检验指标如此庞大的今天,有时候也需要检验医生的引导,诚如李贵星老师所言:事实证明,检验介入临床,可大大缩短就诊时间,同时提高诊断准确性,减少误诊。

   

因此,笔者赞同改变检验人关门做检验的思维模式,提高和临床医生沟通的能力,提升和患者沟通热情,创造机会、抓住机会,扩大影响。


3.jpg

 

 

 


二、共同努力,检验之路会越走越宽

 


一个行业做大做强,需要有领头羊,需要多方配合,需要共同努力:


1.我们的优势

 

我们有尚红院士这样的领头羊,有核酸测定、流式细胞分析等高端的检验技术,有基因检验、免疫组化、微生物鉴定及药敏试验、骨髓细胞鉴定等基本可以确诊病情的检验项目,凭什么只有“病理一张片子走天下”,而检验人却甘居人后呢,我们应该有理由、有信心,也有优势,在我们检验专业领头羊和诸多大腕专家的带领下,越走越远、越做越好的。

 

 

2.关于检验科普

 

近几年发现我们检验界的科普做的比较好,这对宣传我们检验专业、普及医学知识以及提升专业素养大有裨益,但个人认为,目前我们的科普主要面向的是我们圈子里的同行,这也没有错,但我认为应该格局再大些,科普最应该面对的是大众。只有越来越多的大众关注并喜爱看我们的科普,我们行业的景气度就会越来越高,我们的自信心也会越来越强。


3.文学作品的作用  

 

著名作家郁达夫为西湖这样写诗:“楼外楼头雨似酥,淡妆西子比西湖,江山亦要文人捧,堤柳而今尚姓苏”。


不错,一处名胜、一个村庄、甚至一座城市,除了自身的优势,往往也需要文人骚客艺术作品的宣扬和推广,这种例子不胜枚举。我想,文学(文艺)作品的作用同样也适合我们的专业宣传和推广,除了能提高行业知名度,对从业人员的人文情怀提升也是不可缺失的,医学和文学是通着的,一名医护人员需要文学的滋养,我们医学检验人员同样也需要。《急诊科的故事》、《心术》、《外科风云》都出现了临床医生的身影,更渴望我们检验人的故事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出现在文学,甚至影视作品中。


4.jpg

 

4.危机意识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之所以能够在我国控制的如此成功,我想跟我们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关,也跟我们中华民族的危机意识有关吧,疫情期间武汉响起的国歌,其中那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让人潸然泪下,是的,举国上下都是把疫情当成战争,都有了最危险的意识。反观我们检验专业的现状,虽然没有到” 最危险的时候“,但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留给检验的时间不多了,改变迫在眉睫,不希望从事一生的职业消亡了,而应该成为临床和患者不可或缺的中心,虽然李贵星老师文中这句话太狠了,太重了,但振聋发聩,催人奋进!


唯有如此,唯有全体检验人的提升和共同努力,检验之路会越走越宽!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