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临床面对面】关于痛风分型诊断,你知道多少?

检验视界网 4353 2018-10-29

作者:苏镜,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检验科


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痛风的分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尿酸生成过多型,另一种是尿酸排泄减少型,那么在治疗痛风前首先就要区分痛风的分型。下面介绍判断痛风分型的方法有以下[1]:


1.尿酸清除率(Cua)测定:正常范围在6.6~12.6 ml/分,Cua>12.6 ml/分属生成过多型,<6.6ml/分可判断为排泄减少型。


2.尿酸清除率与肌酐清除率比值测定(Cua/Ccr):若Cua/Ccr>10%属生成过多型,Cua/Ccr<5%属排泄减少型,Cua/Ccr介于5%-10%属于尿酸代谢混合型。


3.尿尿酸与尿肌酐比值测定(uUa/uCrea):若uUa/uCrea>1.O属生成过多型,uUa/uCrea<0.5可判断为排泄减少型,uUa/uCrea介于0.5-1.0属于尿酸代谢混合型。


自从我们科室开展了痛风分型诊断分析,门诊病人检测越来越多了,前不久发现一例特殊病例,现在跟大家分享一下,第一次检测结果如图:


38.jpg


根据上述判断方法,如果按照Cua方法判断,那么初步诊断应该是属生成过多型,按照Cua/Ccr方法判断,那么初步诊断应该是属于尿酸代谢混合,按照uUa/uCrea方法判断,那么初步诊断应该是尿酸排泄减少型。三种方法判断结果都不一致,这样的结果是不能发放的,怎么办?笔者电话跟患者沟通,患者述说做检验之前吃了海鲜等含嘌呤过高食物和留取尿液时是使用一次随机尿,其中24小时尿留取只是记录了尿量,那么原因基本找到了。笔者通知患者另外留取标本和重新抽血。那么重留取的标本,结果如图:


39.jpg


那么,根据第二次结果,通过上述三种方法判断,检验科初步诊断属于尿酸排泄减少型。所以检验前质量控制非常重要,严格按照指导留取标本是准确结果的前提条件。留取痛风分型标本需要注意事项[2]是什么呢?


(1)首先应确定该病人是否有必要作此项检查,凡已有肾功能减退,或有结石引起的尿路梗阻、大量肾盂积水、尿潴留、排尿不畅等的痛风病人,痛风分型均受影响,故无必要做此项检查; 


(2)留取24小时尿液方法要正确:第一天早8点将膀胱排空,尿液弃去,此后将连续24小时的尿液收集到盛尿容器内。在结束收集尿液的第二天早8点将再次排空膀胱的尿液收集于容器内,充分混匀全部尿液,准确测量并记录总尿量(精确到毫升),取出10-20ml送检验科,余尿弃去;


(3)留取24小时尿量应精确无误,留尿方法应正确;


(4)留尿前几天起,即应停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避免高嘌呤饮食。留尿前一天及留尿当天,避免剧烈活动、大量出汗等;


(5)留尿当日应适当饮水(尤其是在夏季),如有腹泻、呕吐等脱水情况,应改期再作检测。如有发热、尿路感染或其他急性疾病,也应改期检查;


(6)留尿完成后,应及时送医院检查,不要搁置家中。在夏天尤应尽快送检,以免尿液久置后变质,影响检查结果。收集尿液的容器应完好无损,盖子应密封不漏,以免在送标本过程中尿液外溢。如只送部分尿液,则应事先将24小时尿量精确测量后记录在化验单上,然后再送检;


(7)如在留尿过程中尿液被其他物质混入、污染,则应重新留尿;


(8)最好同时抽血化验血尿酸、血肌酐。


痛风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痛风的治疗也要对症治疗,痛风的治疗的方法有很多,只有选择对了痛风的治疗方法效果会更好。值得注意的是,Cua/Ccr可指导痛风治疗药物的选择[3],降尿酸药物一般可分为三种:排尿酸药(苯溴马隆)、抑制尿酸生成药(别嘌呤醇、非布司他)和尿酸分解药(普瑞凯希)。根据24小时尿尿酸的痛风分型诊断,排泄减少型应以苯溴马隆治疗为主,而生成过多型或混合型应以别嘌呤醇或非布司他加以治疗。通过开展以Cua/Ccr判断痛风分型为止检验诊断报告,这样更有利于正确选择降尿酸药物,更能够达到降低血尿酸的目的。


参考资料 

[1]临床上常见的痛风分型.痛风网.

[2]韩振格.尿尿酸检测的临床意义及注意事项[J].上海中医药报.2016,第008版.

[3]李昌臣,林清华,郝莉,等.尿酸清除率/肌醉清除率之比在原发性痛风临床分型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3,9(3):180-181.


检验视界网微信平台独家首发,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