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结果互认专题讲堂: 结果互认促进检验医学发展论坛精彩回顾

作者:贲文锐
2022-10-08

由《临床实验室》编辑委员会主办,贝克曼库尔特商贸(中国)有限公司协办的“检验结果互认专题讲堂——结果互认促进检验医学发展论坛”,2022年7月26日19:00,在《临床实验室》视频号独家上线直播,论坛围绕检验结果互认下检验医学技术人员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解读与分享。


本专题论坛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检验科主任苏建荣教授主持。首先由论坛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主任徐英春教授致辞。徐英春教授表示,检验结果互认的全面实施,对检验学科是一个挑战,应该抓住这次机会把质量管理体系更加地完善。结果互认进一步促进临床和检验的沟通,特别是要求检验医学科和临床之间沟通能力的提升。徐英春教授总结认为,检验结果互认的实施,对于检验科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检验科要积极与临床沟通合作,推动结果互认的全面、顺利实施。


论坛的学术报告部分,首先带来分享的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主任助理秦绪珍副主任医师,分享题目为《检验结果互认背景下“检验门诊”设置与功能定位》。报告首先回顾了检验结果互认政策支持、京津冀鲁结果互认的发展历程。《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管理办法》中提出,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开设检查检验门诊,由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或医学检验、病理专业执业医师出诊,独立提供疾病诊断报告服务。秦主任分享了协和检验门诊的发展历程及检验医师团队的建设,她总结北京协和医院检验门诊的功能定位包括:外院送检便民服务、本院复查便民服务、结果复核确证、咨询和会诊、转诊和精准诊治。对于检验结果互认实施过程中检验门诊的作用,秦主任认为应该分互认项目和非常规互认项目分别来处理:(1)互认项目:根据病情判断是否需要复查;规范诊疗、精准诊治;(2)非互认常规项目:根据检测方法和仪器设备提供咨询意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检验科马立艳副主任带来题为《实验室检验结果互认,检验科人员如何参与院内会诊》的报告。马主任分享了通过小范围调查了解到的临床医生对于检验结果互认的认知:(1)标有互认标识的检验项目结果可靠;(2)患者结果有纵向可比性、横向一致性;(3)检验项目使用国标单位制;(4)检验项目的参考范围具有一致性。马主任归纳检验与临床沟通场景主要有以下4种方式,包括:医疗咨询(电话、微信等)、多学科专病门诊、检验医师院内会诊、开设检验门诊等。以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为例,指出患者的基本情况和检验方法学差异均可影响最终的检验结果,对结果作出解释时要注意影响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许俊堂教授带来题为《检验结果互认背景下临床医师视角如何看检验报告》的演讲。许教授从临床医师的角度,结合检测项目介绍了参考范围、阳性标准、诊断界值、排除界值、双界值等的含义。许俊堂教授归纳检验结果互认实施的难点在于:不同级别医院之间不同仪器和检测系统的差异、同一医疗结构不同检测系统的差异、不同检测方法学的差异、不同计量单位、POCT设备和中心实验室的差异,等等。为检验人提供了临床医生认识结果互认的视角,具有启迪意义。


至此,学术报告部分圆满结束,接下来是论坛的问题讨论、互动环节。论坛名誉主席丛玉隆教授、苏建荣主任、徐英春主任、秦绪珍主任助理、马立艳副主任、许俊堂教授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李贵星教授,7位专家针对读者提问进行热烈的讨论,现将互动讨论的精彩内容汇总如下:


《临床实验室》读者问:检验门诊和会诊,要求检验人员具备医师资格,但是现在我们本科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都是四年制理学学位,不能考执业医师证,这个矛盾怎么解决?


丛玉隆教授答:我先简单回顾一下检验医师制度的由来。中国医师协会真正成立是在20年前的2002年,当时我是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的主委,正好跟医师协会的会长、常务副会长比较熟,我觉得这是检验人进入医师行业的一个机遇,就申请成立检验医师分会。2003年成立了整个中国医师协会第二个学会,按照当时的章程,医师协会的会员必须是临床医师,在那时的历史条件下,检验科真正是医师、医疗系毕业的人并不多。我申请的时候提出,第一,医疗系毕业的医师,第二,检验系毕业的副主任技师以上,第三,包括研究员、教学系列的,都可以成为检验分会的成员。2005年卫生部提出专科医师制度,我们既然是分会的一员,就积极争取申请检验医师,经过反复申请与沟通,2006年批准了检验医师岗位。但至今国家对于检验医师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这是当前最困惑的。但是我们要不断争取、不断的努力往前走。我总结其中取得很大推进的工作有:第一,徐英春教授所在的协和医院勇于创新,徐主任以学术的高度提出建立检验门诊并得到批准建立,这是一个很值得庆幸的事;第二,尚红院士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她在全国政协会议上的提案,要加强临床检验诊断学人才的培养,提案得到重视,中国医科大学成立8年制临床医学实验班也得到批准建立,这对检验人是重大的突破,原来教育部没有这个项目;第三,四部委《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在第二十条提出来,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开设检查检验门诊,由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或医学检验、病理专业执业医师出诊,独立提供疾病诊断报告服务,这就承认了检验人的医师身份,能够参加门诊。目前我们能做的是,第一要做好自身的工作,只能根据医院的政策不断地开拓我们的专业范围、提高学术地位、争取给检验医师一个合理的准确定位;第二,要爱护检验医师队伍,检验医师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搭起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检验科进行检测,主要是给临床提供准确的报告,对于报告的解释要同临床沟通。关于结果互认,我认为这是当前国策,从减少负担、节约资源、节约开支都应该结果互认,但是互认很复杂,涉及很多因素,这是检验科和临床医生的共同工作,检验科重要的任务是把结果做准,我们要跟临床交流,让临床知道检测结果准确性、怎么做的质控,让临床相信检测结果,至于临床认不认检测结果、是否重复检测,不是检验人能决定的。


《临床实验室》读者问: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在培训规培生、进修生方面有哪些经验?检验门诊对于出诊的检验医师知识、技能和临床思维上有哪些要求?


徐英春教授答:谢谢苏主任,也非常感谢丛教授,我觉得丛教授本身就是今天最好的教师,协和医院在教学里的成功,第一,具有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第二,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这对学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第三,我觉得要培养一种文化。来协和进修或者规培的学生一旦离开的时候,他们会说,我不只学了技术,还学到一种文化。就文化来讲,我深深有一种感受,培养学生的时候,要让他们看标本不只是认为这是个标本,一定要想到标本背后的一个生命,这是正在卧床的病人、一个可能受病痛折磨的病人,看到标本就像看到病人,他们就会爱上标本,就会想一切办法把结果做准,从标本当中培养出病原微生物或者检测出微生物,我认为这就是一种文化。

秦绪珍副主任医师答:我觉得像刚才徐主任说的,一是有好的带头人,不管规培生、进修生、检验门诊发展,要有总体的设计师,像徐主任在推动工作,我们最初设立检验门诊时面临了很多的困难,包括临床大夫的声音、门诊对医师的一个认定等,但是徐主任顶住压力,让我们放心去做工作,我觉得特别的感谢、感恩。还有对学生、员工发展,包括进修生、规培生除了参与常规一些工作,有科研或者管理的需求,只要想学都可以去申请,在协和都可以有自己发挥的空间。像刚才丛教授说的,检验医师在检验科是一个很小的部分,但是这一部分和我们的技师,尤其是一些特别有资质、有经验的老师合在一起,再加上课题研究,大家可以成一个体系,来完成一个疾病方向的深入研究,所以这是一个特别好的团队建设。我特别有幸能在协和、在徐主任带领下,推进检验医师的工作,也谢谢丛教授给我们搭建平台,让临床医生也愿意在检验科多做一些工作,像丛教授说的,百花齐放才是对患者最有意义的,通过共同的努力,在岗位上做好各自的工作,检验、临床、护理等各方面都做好了,我觉得学科的发展,还有医院的整个诊疗都会提升。


《临床实验室》读者问:对于检验人员来说,参加院内会诊或者是教学查房,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马立艳副主任答:我在与临床的沟通当中有一些比较深的体会,首先,打铁还需自身硬,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专业素质非常重要,像我做微生物专业,不仅要学习微生物学,还要学习感染性疾病学、药学相关的学科,这样我们才有底气、有自信;其次,因为现在检验科也是分了很多亚专业,在面对一个病人的时候,我希望能组建团队,这样能给病人能提供更好、更到位的服务;还有与临床沟通当中,沟通技巧很重要,比如,病患、医生、护士,甚至是同事,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来进行检验项目的推广、检验结果的解释,尤其对临床进行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方面的讲解是需要沟通与技巧的。


《临床实验室》读者问:从临床医生的角度,对于检验科人员在结果互认中需要配合的工作有哪些要求?


许俊堂教授答:作为临床医生跟检验科的接触来讲,我觉得检验科做得非常好,现在我参加会诊时,建议邀请我们检验科哪个部门的老师,这是我努力去做的事情。因为无论微生物,还是生化、免疫,检验科起的作用很大,从开单子需要做什么项目,还有检测结果出来后,结果怎么分析,这些环节上检验人员对临床指导很重要。我们临床也是各个专业的,有时候一个病人涉及到很多的检验指标,比如,心脏病相关患者涉及免疫项目检测等,像我能够跟检验多接触还好,可以跟大家多学习、多交流,很多临床医生其实对检验的了解比较少。我们国内有很多单位做得都很好,很多大医院检验跟临床要参加查房,要轮转,现在检验医师做得比较好,检验技师这方面我觉得比较困惑,很多医院检验医师不多,但我们的检验检测已经做得很好了,希望以后检验人要有信心参与到临床的工作当中去。协和医院建立的检验门诊,徐主任、秦老师的工作做得特别好,马主任讲的团队参与,不同的学科再加上检验,我觉得每个学科都离不开检验,检验对临床十分重要。


苏建荣教授问:除了确保检测的质量以外,检验人在结果互认中还有哪些可以发挥优势的地方?对于学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出身的检验人,如何在工作中培养临床思维?


李贵星教授答:我从85级重庆医科大学毕业以后做检验至今,一直在一线工作,今天的主题是讲结果互认,我的感受是结果互认对检验的要求越来越高了。结果互认是什么意思,就是把这个医院的结果拿到其他医院去看,既然结果拿出去看,检验是发挥一个证据的作用,非常重要,其实今天三位老师的讲课中都提到了有一些风险,我也在反思这个问题,一定要有风险的意识。比如,医生靠检验结果做出判断,标HR的这种结果,如果最后出了事故,谁来负责?是不是应该由单纯提供结果的这一方承担,因为是互认认可的结果。既然有这样一个风险存在,我们一定要对结果有承担风险的意识。我在华西工作了32年,包括今天我还在给患者和临床进行一个沟通的过程,我们检验人可能还要像丛主任、徐主任说的继续提高。我做了32年的老师,也在华西做了32年检验老师的学生,我觉得检验有双重的性质,一方面要去做检验,更重要的是看检验结果,等结果互认以后,结果发出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把关,这对我们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一直说检验地位不高,可能还是我们自身出了一些问题,比如,我们应该向影像、病理、超声等部门进行学习,我一直觉得检验科更像超声科,超声也在看结果,影像和病理的检查和看结果是分开的,我们检验人应该去检测,还要去看结果。如果患者问检验结果怎样,我们不能回答,这是很尴尬的事情。现在检验的技术层面已经非常成熟,像我们华西生化的全自动仪器检测质量也非常可靠,检验人有更多的精力转向临床,检验人应该去发挥临床科室之间的一个桥梁,这一点我体会非常深。比如,患者来急诊科后做一些检查,我分析结果以后,也许不能给出一个明确的诊断,但是我会根据检验结果告诉他应该去哪个科室找哪方面的医生进行会诊,我一直认为检验人对指标熟悉,又是自己做的检测,包括一些影响因素也非常清楚,结果的解读应该优于临床医生,我们是从结果出发去分析结果,应该搭起临床科室之间的桥梁。


关于检验人日常沟通怎么去培养临床思维,我的经验就是向临床学习,临床经验比我们丰富,我经常病人结果看不懂的时候就去看临床医生怎么分析结果,思考自己跟临床医生结果分析的差异,不断的学习。我们检验人一定要学更多的临床知识,敢不敢面对临床医生与患者,没有一个长期的积累和学习的过程是做不到的。每一个检验结果都研究清楚,看了成千上万、几十万、上百万结果以后,相信再遇到任何一个患者的结果,都可以看得很清楚,同时要积极建立临床和患者的沟通,发挥我们检验知识的价值。我经常跟学生、进修老师讲,一个人的成长可以从三个数字体现,1.01365= 37.08,1365=1, 0.99365=0.03,每天积累,一年下来退步一点点,就相差1270倍。所以,我觉得遇到每一个问题不放弃,去学习,去沟通,经过10年、20年的积累,你就会不断成长。


苏建荣教授:特别感谢李贵星教授讲的,既结合了我们年轻一代的现状,也考虑了整个检验学科的发展。现在有的检验人,确实病人一问结果就说你问医生去,这么做其实有待商榷,检验人应该更加丰富知识储备。总之要加强学习,检验人员还有一个很大的提升的空间,在功能上也有调整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