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卒中学会检验医学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会议纪要

作者: 4738
作者单位:文丨本刊编辑部 2024-07-30

由中国卒中学会、中国卒中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主办,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检验科、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共同承办的“中国卒中学会检验医学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暨2024年神经系统疾病实验诊断高级研修班”于2024年6月21日-22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以“卒可及防,检验先行”为主题,设置了四场学术分论坛,包括:神经免疫检验论坛、血栓检验论坛、神经感染检验论坛和神经生化检验论坛,国内著名神经病学领域专家学者以及知名检验医学专家等进行专题报告和精彩点评,下面带大家回顾一下“分论坛三—神经感染检验论坛”的精彩瞬间。

武警北京总队医院检验科的王述莲主任技师报告了《病毒性肝炎精准检测与诊疗挑战》的学术分享。报告主要围绕乙肝、丙肝病毒检测的现状和趋势展开介绍。报告指出,经典的乙肝病毒标志物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定量、e抗原定量水平和高敏核酸检测有助于乙肝精准诊疗;乙肝病毒新型标志物,比如,核心相关抗原HBcrAg,HBV RNA有望应用于乙肝精准诊疗;需要警惕乙肝病毒变异导致HBsAg检测试剂漏检的情况;由于乙肝病毒变异等原因,除了血清标志物检测需要结合病史临床特征、其他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的分析。针对丙肝抗体检测普遍存在假阳性较高的现象,可以通过规范复查流程以及参考95%的阳性预测值来降低抗体假阳性的影响;抗体检测可能也存在假阴性的现象,建议针对高风险人群进行丙肝RNA的检测,如RNA不可及可以选择丙肝核心抗原的检测。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的赵虎教授报告了《中枢神经系统病原体多重基因检测系统的建立与应用》的学术报告。报告主要结合工作组的研究工作及成果进行汇报,报告指出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常规检测方法存在局限性,团队开发出高通量多重基因检测系统(HMGS),旨在建立优化CNS感染病原体CNS-HMGS、验证CNS-HMGS同步检测脑脊液样本中多重病原体的检测性能、用CNS-HMGS对上海地区CNS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报告接着结合数据对研究路线、创新点、性能验证等展开分享。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检验科的曹敬荣主任医师带来两个报告分享,《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原谱与实验室诊断进展》和《结核性脑膜炎的实验室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原谱与实验室诊断进展》中主要通过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概述、CNS感染病原谱分布、CNS感染实验室检测和研究进展与展望进行报告,报告指出CNS感染病原种类多,目前诊治仍存在困难,系统了解CNS感染的高危因素、病原谱、实验室指标等,有助于临床制定全面的治疗措施,改善预后;精准诊断基于经验,新的检测技术飞速发展,仍要结合传统方法合理应用各种病原学检测技术;任何微生物报告结果的解读都不能脱离临床,需要多学科协作;研发适合实验室的LDT方法。《结核性脑膜炎的实验室诊断》的分享主要围绕结核性脑膜炎流行病学、结核性脑膜炎常规检测方法与检测技术的进展展开分享。

深圳理工大学的肖珂博士带来《神经系统感染检测及机制研究新技术的开发与运用》的报告。其团队长期从事新兴单细胞空间多维组学技术开发及其在神经系统生物学中的运用研究,主要包括单细胞空间多组学、单细胞三维基因组学和单细胞空间连接组学技术的开发及运用。此次的报告主要结合团队的研究成果及数据,通过单细胞空间多组学技术的开发、单细胞空间多组学技术在神经免疫感染系统生物学中的机制运用和单细胞空间多组学技术在临床精准诊断中的应用展开介绍。其中重点介绍了新一代多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彩虹FISH(π-FISH),实现DNA/RNA/蛋白质共检测;高分辨单细胞多模态空间组学技术—MiP-Seq技术,检测蛋白质和mRNAs共定位。

厦门大学医学院的王鑫教授带来了《认知障碍疾病的神经免疫机制》的报告。报告中结合团队的研究成果进行汇报,通过鼠连体共生等研究,团队发现了外周血参与唐氏综合征(DS,又称21-三体综合征)认知障碍,揭示了患者血液中增加的β2-微球蛋白(B2M)可以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导致认知损伤的新机制,β2-微球蛋白是免疫学领域的明星分子,团队研究发现了β2-微球蛋白在神经系统中的功能与其在免疫系统中的经典作用完全不同,即β2-微球蛋白通过抑制对于学习记忆至关重要的谷氨酸受体,从而造成认知损伤。进一步研究发现,通过抗体治疗减少外周血中的β2-微球蛋白水平成功地逆转了小鼠的认知障碍。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的王旻晋副教授带来《基于多学科合作的自免脑临床、基础和转化研究》的报告。报告主要结合团队在自身免疫性脑炎从临床、基础到转化研究的情况展开分享,研究主要分享了我国西部人群抗NMDAR脑炎的临床表征和远期预后、抗LGI1/Caspr2脑炎的临床特征、长期预后和复发;比较抗NMDAR脑炎的一线免疫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IPI作为一线治疗增加抗NMDAR脑炎患者感染风险、新型CD20药物奥法妥木单抗在难治性抗NMDAR脑炎的应用;慢性癫痫患者中的神经自身抗体流行率:临床和神经病理发现、两种癫痫患者自身抗体流行率评估模型的验证;基于机器学习的抗NMDAR脑炎MRI特征变化研究。

学术报告之后的讨论环节,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检验科的曹敬荣主任医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李芳教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的王海教授、济南市人民医院的任玉国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的赵虎教授,5位专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分享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疗方面的个人经验及体会,专家们丰富的工作经验及不同领域间的思想碰撞为与会嘉宾奉献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探讨,反映出了我国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疗领域的勃勃生机。

至此,神经感染检验论坛在浓浓的学术氛围中落下帷幕,相信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定会积极促进研究机构和学术平台之间的多方合作,促进创新科技和学术成果的产出,以及为推动我国神经感染检验技术的进步提供新的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