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与血栓的临床应用

检验视界网 2009-08-10

    凝血异常和血栓形成不仅仅表现于血液性疾病,而在许多非血液性疾病,如心脑血管、肝、肾、呼吸、内分泌、肿瘤、妇产、儿科等疾病发展过程中,同样伴随止血功能异常或血栓形成。因此,血栓与止血的研究在临床各学科中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1.术前检查:外科、骨科、五官、妇产科等手术,术前检查病人的出凝血功能(PT、APTT、TT、Fib等),以降低术中发生大出血的危险。

2.治疗监测:口服抗凝剂,检查PT,肝素治疗查APTT,溶栓治疗查PT、TT、Fib等。

3.血栓形成的预测:如心肌梗塞,静脉栓塞,动脉栓塞,凝血抗凝功能异常所致血栓,通过查Fib含量及抗凝功能(AT-III、PC、PS等)强弱预测血栓形成。

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由感染,产科意外,外科手术,癌肿等多种因素所致DIC,查PT、APTT、Fib、TT、Plg、ProC等。

5.出血性疾病的诊断:1)先天及后天凝血因子异常:如血友病A-VIII、B-IX、C-XI,Fib缺乏,其它因子缺乏。2)先天及后天纤溶系统亢进:如PAI缺乏,a2-AP活性降低及各种血栓性疾病,DIC及严重肝病所致纤溶系统亢进。3)病理性循环抗凝物质所致出血性疾病等。

6.各种肝脏疾病;因肝炎,吸收障碍或口服抗凝剂导致维生素K缺乏而致的因子II,VII,IX,X缺乏及肝脏疾病的预后判断等。

7.各种疾病所致止凝血异常:动脉粥样硬化,肺部疾病,肾脏疾病,肝脏疾病,SLE,肿瘤,人工瓣膜及心脏,外科手术,妇产科等。

8.中医活血化瘀的诊疗研究:血瘀症—栓塞性疾病,血症—出血性疾病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