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决策--结果互认”会议简报
为积极响应国家“医疗机构检验结果互认”政策,推动医疗资源高效配置与共享,2025中国检验医学装备与应用学术大会暨第十一届检验医学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上举办了“政府决策—结果互认”专题会议。本次会议由解放军总医院丛玉隆教授、石家庄第五医院戴二黑教授担任主席,汇聚国内检验医学领域权威专家,围绕政策解读、区域实践经验、质量保障体系及信息化建设等议题展开深度探讨,旨在为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厘清方向、破解难题、提供策略。
会议主席丛玉隆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医疗机构检验结果互认” 政策导向明确,互认工作对于减轻患者负担、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医疗服务效率、推动医疗同质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各层级、各区域中心推进结果互认过程中也遇到各种问题和难题,希望借助本会议专家们探讨交流工作实践中的经验和体会为进一步推进检验结果互认开拓思路,寻找良策。
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马洁主任就检验结果互认的现状、问题与发展做了报告。马洁教授对结果互认的政策背景、实施现状与互认进展、现存问题与关键挑战、解决路径与国际经验、未来展望等关键问题做了全面分析与介绍。结果互认目前面临着管理层面责任划分模糊、利益冲突未解等难题,而在技术层面,标准化不足、参考区间未实现地域化校准、检验质量控制参差不齐、信息化瓶颈等影响了结果互认的落地质量。同时马洁主任也提出了解决路径,如标准化建设、强化全流程质量控制、信息化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医保支付协同、纠纷处理机制),国际经验借鉴等解决方案。
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胡晓波主任报告了上海市检验结果互认的经验,具体介绍了上海市前期互认工作相关文件、质量控制相关工作、检验互认项目清单。近期互认文件、检验检查信息互联互通互认系统、下一步工作计划及问题和思考等。胡教授尤其强调了上海市结果互认中质量先行的原则,展示了上海结果互认中精细质量、稳扎稳打的特色。
西安区域医学检验中心是第一个中央财政部PPP库中的公共卫生类项目,来自西安区域医学检验中心的曾宪飞教授分享了区域检验中心质量同质化建设实践的经验。曾教授介绍了区域检验中心建设的“西安模式”、质量同质化体系建设与实施效果、质量同质化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案。他指出建设和运行模式决定了同质化水平;区域检验信息化体系是同质化运行与管理的基础;良好的区域检验质量管理体系是同质化的保证;人员能力和水平提升则可以确保同质化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市临床检验中心主任胡炎伟主任带来的题目是:京津冀鲁区域检验结果互认实践与思考。胡主任分享了京津冀鲁检验结果互认历程,2023-2024年京津冀鲁医疗机构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基本情况。同时胡主任也分享了本区域检验结果互认中质量保证的宝贵经验如室间质量评价体系建设,IQC实时监控,盲样飞行检查,现场检查等方案。最后胡主任做了总结:京津冀鲁区域检验结果互认四维一体,有效的保障了该区域实验室检验质量的持续提升;京津冀鲁检验结果互认不断扩面、扩项,成效显著;检验结果互认任重道远,需要不断优化和改进方案,迎接挑战。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周亚莉高级主管做了“认可助力检验结果互认”的精彩报告。她指出质量保证是检验结果互认的基石,而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是公认的国际先进的管理方法。阐述了认可的概念和认可的特点、医学实验室认可的重要性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周博士指出,认可能够促进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提升,为医学实验室提供了全面的科学管理的路径和方法;认可将为推进我国检验结果互认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中日友好医院检验科曹永彤主任结合京津冀鲁津冀鲁区域检验结果互认工作方案,详细介绍了北京朝阳区医联体结果互认工作实践经验。曹教授分别报告了我国检验结果互认的发展现状,朝阳区医联体检验结果互认的工作实践,朝阳区医联体检验结果互认的结果分析以及检验结果互认的一些体会。曹教授表示,检验结果互认的原则不应脱离政策的出发点:结果互认应以质量安全优先,以质量控制合格为前提,确保结果准确性;应以便利患者为导向,减少时间与经济成本;以医师判断为最终标准,是否互认由接诊医师根据病情动态决定。曹教授也提出了本区域互认的思考:建议优先推进技术成熟、稳定性高的项目,差异化设置互认目标,逐步扩大互认范围。
三明市沙县区总医院党委书记万小英报告的题目是:“三明市县域紧密型医共体结果互认智能平台建设实践”。她介绍了总医院利用实时智能监控平台AI-HR推动检验结果互认的建设成效:智能化平台能够实时反馈质量问题,帮助医疗机构及时改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智能质控还可以减少人为误差,数据处理更精准,为医疗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保障医疗安全。最后万书记对检验结果互认实时智能监控平台的发展做了展望,希望以“技术革新+质量管理创新”双轮驱动模式,以智能化、标准化、同质化、全域化为核心,持续深化检验结果互认改革,推动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与质量升级,构建“智能、智慧、同质、普惠”的区域医疗服务体系,助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全民健康覆盖目标。
【END】
涵庄检验视界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