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的哲学——丛玉隆教授采访手记

临床实验室 4172 2013-03-07

      米兰·昆德拉说过“生活是一张永远无法完成的草图,是一次永远无法正式上演的彩排,人们在面对抉择时完全没有判断的依据。我们既不能把它们与我们以前的生活相比较,也无法使其完美之后再来度过……” 可是生活中,总有几个“极少数”,他们在惊涛骇浪的历史海洋中驾一叶扁舟为理想而冲锋;他们在小小的花盆中埋下希望的种子,再用不懈的坚持和辛酸与寂寞浇灌出参天大树。丛玉隆教授就是这样一个人,扎实且奋勇向前,成就斐然却又谦逊感恩。
认识丛玉隆教授已有好几年时间了,之前印象中的他总是忙忙碌碌,到全国各地讲学、授课、培训、研讨,“不是在会议上,就是在会议来去的途中”。丛玉隆教授温文儒雅之中总洋溢出一种豪迈轩昂的气场,严谨稳健下终掩不住富有洞穿力的激情与敏锐。岁月的雕琢已在他的脸上留下了痕迹,他谦逊低调又可敬可亲,因此不论是检验届的老前辈、同行抑或他的学生们,都尊称他为“丛主任”。
      这就是我第一印象中的丛玉隆——一个富有“内涵”和“纵深感”的人。当我接受采写这本“讲述自己故事的‘学术’书”的任务时,很是担心自己力不能及,迟疑了很长一阵。后来,随着不断地采访丛主任和他身边的同事、亲人、师长、晚辈,从丛主任的恩师、检验医学界老前辈、检验医学界同行,到相关学术刊物负责人、检验医学界青年骨干……整整近30位专家,前后历时将近半年时间,我渐渐明白了“小小花盆中长出参天大树”的真正奥秘。
      随着采访不断深入,我渐渐被丛主任多彩的人生故事所感染。他出身平凡,却有着不平凡的求学岁月;他在平凡的工作和领域中,不断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一株花盆里的小树苗,日后竟然真长成了一棵大树,一棵荫蔽亿万患者和中国检验医学界的大树!令人感慨不已,引人深思!
      写着写着,我慢慢地发现,这些故事已经不仅是丛玉隆求学与成长的个人日记,它也是那个艰苦和不息同耀,青涩与狂热共舞的年代,坚持奋斗,不断前行的一代人的故事。承载着那一代人的光荣与梦想。这已不仅仅是一个中专生到文职将军的励志诗篇,更是整个中国检验医学发展历程的佐证与史记。
      三十多年春华秋实,丛玉隆把一个被很多人认为“不起眼”的医学检验推向了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度,数十载呕心沥血,呼唤检验与临床结合,一生的严谨务实中开拓创新,领导了全国实验室标准化和检验学科的“理念革命”……截止目前为止,丛玉隆教授发表的论著被他引总次数达到5416次,这个数字是对他学术人生的最佳诠释和定量评价。
      丛主任常说:“人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想努力做几件对国家检验医学行业有益的事情”。他提出医学检验到检验医学的理念,并且扎扎实实把这个理念落到实处,让全国检验界人所共知;他在中国医学界首先呼唤建立医学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他的“丛氏流程图”传遍亚洲走向世界;他在很多人认为“不起眼”的血尿便“三大常规”之中做出“非常起眼”的事情,他也因此成为国内血液学、体液学检查的学科领跑者;从1985年到2012年,从第二届到第八届,他是全国担任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学术职务时间最长的专家;2003年,他创立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组织全国的力量编写检验医师的培训教材,与多部门沟通逐步建立培训基地,检验医师的培训在全国红红火火开展起来……
      丛主任以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为检验医学领域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许多第一、诸多开创、对于检验医学事业的全力推动、检验医学领军人的战略前瞻性等等早已呈现在整个检验医学界面前。他因此获得了同事、业内的广泛认可和尊敬。1994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专业技术三级(文职将军),2009年晋升技术二级,享受中将待遇。此外,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主任委员、解放军科学技术委员会检验医学学会主任委员……最多时,他曾担任检验领域的6个“主委”。
      面对社会各界的美誉和赞评,丛主任却一直很谦逊:“是同行们对我的鼓励,大多是溢美之词。我只是做了一些对国家检验医学行业有益的事情。”即便是这本“准传记”式的书,丛主任也没有应允我们使用传记的字眼,只是同意对他的学术思想和对检验医学的推动进行梳理,希望他的经验和体会能够对后来者有所启迪。
      在采访过程中,丛主任一直强调,检验医学事业的发展是在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随着医学事业整体发展而发展的。同时,是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他,他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国家的改革开放为他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平台。对于时代、对于他的恩师和所有帮助过他的人,他心存感激。因此,他要努力回报社会和人民。他说:“一个人要成功,必须有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有德才有得。我的发展离不开我的恩师和老专家的支持与呵护,离不开所属团队强大的后盾,同时,得益于国家飞速发展的大环境。我要加倍培植年轻人,为年轻人提供平台,希望把老一辈专家的作风和精神传递给年轻人。”
      “引领者,博大的胸怀”、“知人善任,细致入微”、“做人讲品质德行,做检验就要出精品”、“对工作高标准,追求完美”、“责任感,使命感”、“热爱产生动力”、“发自内心的谦虚,不是装的”、“尊重前辈,奖掖后学”、“拼命三郎”……这是战友、同行、晚辈们对他的描述,完好地诠释了中国检验医学事业领军人物——丛玉隆 “从草根到将军”的人生旅程。
      “很多人都知道丛主任精力充沛,马不停蹄,从来没听他喊过累。实际上,在他走下讲台或者在往返的飞机上都能看到他疲惫的神情。许多人都真诚地劝说丛主任应该爱惜自己的身体。可丛主任总是说,“基层请你去讲课,怎么能不去?” 是的,他无法拒绝来之基层医院的求知的渴望。丛主任心安理得地承担着作为领军人物光环背后的艰辛和劳累。
      对于家庭,丛主任坦率地承认,“亏欠很多。”他夫人曾开玩笑说,“你是我培养出来的!”丛主任含笑点头称是,他深知“军功章”里至少有夫人的一半功劳啊!
      一个人便是一个世界,一个人便是一页历史。挑战个人命运,勇立时代潮头,时刻心存感恩,努力回报社会。沿着丛教授的足迹,我们可以清晰地触摸到更真实更强烈的时代脉搏,可以鲜活地领略到岁月风雨的凉热,可以敏感地品味到人生奋斗的艰难和壮美。
      强烈的社会良知,视标本为生命,把检验医学事业的高度作为人生坐标,为年轻人成长俯首做人梯,让检验医学事业的发展薪火相传……丛教授在检验医学领域的远见卓识和旺盛的生命力以及他做人的品质德行,感动着每一个和他接触过的人。
以前的我时常为人生的偶然性所迷惑与缠绕,然而随着对丛玉隆主任采访的深入和这本书的撰写,我越发的感知,其实偶然与必然对于不同的人,意义是不同的,无论偶然还是必然,都可以成为一些人自我宽恕、怨天尤人的借口,也可以成为另一些人激发兴趣、敢于冒险的动力。
      或许生命中的必然或者偶然,会擦肩而过或者意外相逢,人的聚聚散散,缘来缘去,所有那些与命运有关的感觉都在与时间纠缠中纷纷上演,然后纷纷离去;但是,当我们面对时间,面对唯一可以预知的未来——生命的终点,我们是希望看到自己人生的原野上一片荒芜,杂草丛生,还是别的什么呢?或许未必每个人都能如丛主任这般在花盆中长成大树,但我们是不是也要多少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种出点什么,留下些什么?
      我想这就是丛玉隆教授所希望带给我们这些后辈的一点启示吧。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