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采血止血带扎结时间探讨
山东省济南市传染病医院 王云 马允利 蒋伟
静脉采血是最常见的护理操作之一,一次采血成功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工作效率和病人满意率。本文通过1000例门诊病人血标本采集,发现止血带扎结时间,对采血成功率有一定的影响。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1000 例均为我院门诊肝病病人,男769例,女231 例,年龄最小的3 岁,最大的71 岁;静脉采血量为5ml~8 ml ,其中采血量5 ml 者为745 例,8 ml 为255 例。
1. 2 方法 按随机原则,在需静脉采血病人中随机分为传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0 例,两组病人均无血容量不足,平均采血量和血管情况基本相同。传统组在穿刺点上方5 cm 处,常规消毒后,扎结止血带,进行有效穿刺,拉动针栓至所需血量,松开止血带,拔出针头,按压片刻。对照组在穿刺点上方5 cm 处扎结止血带,常规消毒,进行有效穿刺后,抽动针栓至1. 5ml 处左右松开止血带,止血带扎结时间在20 s 内,继续抽血至所需血量,余同传统组。
2 结果
对照组500 例中,一次采血成功者为500 例,为100% ,传统组500 例,一次采血成功者为409 例,其成功率为81%。
3 讨论
止血带的使用方法与静脉穿刺成功与否有很大的关系,方法得当可提高穿刺成功率[1] 。传统组在采血过程中,有91 例进行有效穿刺后,采血至2 ml 左右,病人采血静脉发生扁瘪,抽血不畅,调整针头仍不能得到有效血量,止血带扎结时间> 1 min ;对照组在采血至1. 5 ml 左右时,松开止血带,继续采血,血流充分,浅静脉始终保持充盈,成功率高,病人无紧张表现,止血带扎结时间< 50 s。
传统组发生静脉扁瘪原因分析如下: ①静脉血流速度发生改变,通过微循环对静脉血流试验观察,当止血带扎结时间> 1min 时,血流速度明显较正常时减慢,血流量减少,故易发生静脉血管扁瘪现象; ②血流方向发生改变,当止血带扎结时间> 1min 时,浅静脉血流被阻断,机体相应侧支循环迅速建立,血流通过交通支进入深静脉,严重影响血管的充盈度,血管发生扁瘪几率增加。
对照组扎结止血带时间短,正常静脉血流没有被改变,浅静脉血管始终保持充盈,通过微循环观察,止血带放松后约1 min内,血流速度较正常时明显加快、血流量增加,故对照组在松开止血带后,采血速度加快,血流通畅,易于成功。
通过1000 例采血试验对照,并通过微循环镜下观察,止血带扎结时间对血流量和血流方向有一定的影响,故采血一次成功率有明显差异,试验证明,改良的对照组采血法明显优于传统采血法。
参考文献
[1] 吕艳. 浅静脉穿刺用止血带的临床应用进展[J ] . 护理研究,2003 ,17 (1B) :68.
编辑:范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