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菌移植”治克罗恩病获世界认可
去年11月完成国内首例粪菌移植手术
“粪菌移植”是否可行?去年11月,家住常州的闵先生便成为了张发明博士进行粪菌移植手术的首个病人。由于被克罗恩病困扰了八年,四处求医未果的闵先生来到了南医大二附院。张发明做肠镜时发现,闵先生的肛门已经严重狭窄,张发明将直径只有8毫米的小直径胃镜代替肠镜,才得以勉强进入大肠,在大肠多处见到大量假息肉、溃烂,在大肠和小肠交接的地方,病情最重,肠壁几乎到了糜烂穿孔的程度。“克罗恩病是一种终身可控但是不可治愈的疾病。在欧美国家很高发,在国内比较罕见。”张发明表示,尽管采用了国际上公认的标准方案,疗效却并不理想。闵先生仍然反复发生腹痛,有时甚至因为疼痛无法入睡。
决定通过“粪菌移植”的方式进行治疗后,张发明博士为闵先生制作了一台拥有自动处理粪菌程序的粪便匀浆机,并选择了闵先生的儿子作为粪便捐赠者。在一系列严格的伦理审核流程后,张发明通过胃镜的方式将处理好的菌液注入到闵先生的小肠内。奇迹在术后3小时开始出现了:闵先生的腹痛明显消失了!术后12小时,常年困扰闵先生的腹痛、腹部不适症状几乎都消失了,移植成功的闵先生开心地出院了,而他也成为了国内首例成功接受粪菌移植的患者。
“粪菌移植”被欧美专家写进临床指南
今年,利用实验室技术进行了多方面的技术创新,南医大二附院消化医学中心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标准化粪菌库。用从粪便中分离的细菌来治病,最初被不少人认为是旁门左道,但是,这逐渐被欧美专家写进临床指南。
在2013年世界胃肠病大会和2013年美国消化病周这两大国际上最顶级的消化病会议上,张博士汇报了自己和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利用消化道标准化粪菌移植的方法,对来自全国各地的难治性克罗恩病患者,1个月的有效率和临床症状消除率分别达到87%和74%。他的报告从来自全世界2000多份报告中脱颖而出,入围了大会青年研究者奖。在本次大会的另一个主题会议上,美国的苏拉维兹教授在世界胃肠病大会上用多张幻灯片连续介绍了张发明及其团队的工作。两位都在会上呼吁将粪菌移植推向医学主流。
张发明告诉记者,“在2012年以前,所有的文献都认为用人粪治病的记载最早始于1958年的美国。实际上,粪菌移植至少在中国东晋时期就已经有记载了,这一医学史实直至2012年被我们改写之后才被英语国家认知和广泛引用。”
链接>>>
克罗恩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在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本病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肠梗阻,伴有发热、营养障碍等肠外表现。病程多迁延,尚无根本的治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