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7N9未发现病毒变异
近期香港发生两起H7N9禽流感病例,引发广泛关注。在12月10日举行的国家卫计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计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姚宏文表示,自12月份以来,我国香港特区和浙江省先后报告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确诊病例,卫生、农业、口岸检疫等有关部门接到疫情通报后,立即要求按照相关预案规定做好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等相关防控工作。根据各地和相关部门的反馈信息,截至目前,两例香港病例在内地的主要活动地区深圳市均未报告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监测显示,截止目前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呈散发状态,尚未发现病毒发生变异,病毒的传播途径仍是由禽到人。
点评:防治禽流感的重点在于早发现,职业易感人群如从事买卖、宰杀、饲养禽类的人士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比如接触禽类一定要戴手套、口罩,完整着装。一旦发生高烧不退,呼吸困难的情况,应及时就医,并向医生汇报接触禽类史。
我国拟建食品药品安全“黑名单”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起草的《食品药品安全“黑名单”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日前公布。根据这一规定,我国拟建立食品药品安全“黑名单”,将因严重违反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受到行政处罚的生产经营者及责任人员等有关信息,通过政务网站公布,接受社会监督。规定要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谁处罚谁公布的原则,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十五个工作日内,将应当纳入食品药品安全“黑名单”的生产经营者、责任人员、涉案产品的相关信息在其政务网站上公布。公布的信息应包括:违法生产经营者和相关责任人的信息,以及涉案产品相关信息,包括产品名称、批次、标识、批准文号、生产许可证号等。
点评:“黑名单”制度固然好,但如何提高“黑名单”的震慑力是有关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只是在网站上公布一下,而违规企业却“毫发未损”,那么,公布这样的“黑名单”没有多大意义。
甲状腺疾病不该归咎食盐
甲状腺疾病发病率上升,一直被认为与我国实行十余年的食盐加碘策略有关。对此,国家卫生计生委及相关领域专家日前指出,将甲状腺疾病发病率升高归咎于碘盐,是缺乏科学依据的;食盐加碘对消除碘缺乏危害至关重要,必须长期坚持。国际控制碘缺乏病理事会理事兼中国和东亚地区协调员陈祖培介绍,碘是人体每日新陈代谢必需的微量元素,用于合成甲状腺激素,促进生长发育。碘摄入不足会导致甲状腺肿大、克汀病、亚临床克汀病等碘缺乏病。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碘摄入不足,更会影响胎儿和婴幼儿大脑发育,造成智力损害。
点评:防治碘缺乏病既要纠正人群碘营养不足问题,又要尽量避免因碘摄入过量导致的危害。目前,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显得至关重要。
我国近七成医务人员亚健康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有研究表明,我国医务人员处于亚健康状态的近七成,有两成医生无法做到每天运动,经常失眠,近一半的医生有抑郁症状。在多重压力下,医生的职业耗竭状态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满意度,甚至影响到患者的康复效果。北京协和医院心理学专家魏镜教授表示,那些耗竭的医生开辟处方更冒险,他们更易于推诿和转诊患者,患者的依从性更差,满意度更低。而职业耗竭情况比较低的医生,开辟处方更为谨慎,更考虑患者的安危,他们对患者更加包容更加开放,而且更加关心他们的心理社会和生物所有因素,患者依从性更好,满意度更高,临床疗效更好。
点评:我国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状况已经到了非常严峻的程度,而作为救死扶伤的医生,其身体状态直接影响到患者治疗效果。公众对医生要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