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血糖血脂指标 别盲目追求“三低”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老年人越来越注重养生保健,但有不少老人盲目追求血压、血糖、血脂的低指标,以为数值越低越好。泉州医高专附属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张振辉提醒,盲目追求低指标,违背了生理规律,不利于健康。
低血压:老年人低血压是指收缩压低于9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60毫米汞柱。低血压可能是一过性的,也可能是长期性的。血压过低会造成人体各器官的供血不足。由于大脑对缺血缺氧极为敏感,低血压引起脑组织的缺血性损害极为突出,病人常感头晕、头痛、眼前发黑、健忘、思维迟钝,容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心绞痛、心肌梗死。医学研究认为,血压随着年龄的增高而适当升高是正常现象。低血压对老年人并不一定好。因此,对老年人低血压千万不可麻痹大意,同样应该积极防治。
低血糖: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称为“低血糖”,如血糖继续降低,则可引起“低血糖症”。严重低血糖会造成中枢神经系统供能不足,引起脑功能障碍,其表现如嗜睡、意识障碍、癫痫发作、昏迷甚至死亡等。它是与轻度低血糖(交感神经兴奋为主,如饥饿、出汗、心悸、手抖、头昏等)相对而言的。诊低血糖后,轻者立即补充适量吸收快的含糖食品。清醒后要注意密切观察数小时至数天,警惕再次出现低血糖。
低血脂:血脂是指血清中所含脂质的总称,血脂包括甘油三酯、胆固醇、胆固醇酯、磷脂、游离脂肪酸,其中主要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胆固醇,成人的正常值为2.9-6.0mmol/L(110-230mg/dl);甘油三酯,成人的正常值为0.22-1.2mmol/L(20-110mg/dl)。血脂偏低往往是长期营养不良或慢性消耗性疾病、肿瘤等疾病的危险信号,需要引起重视和警惕。
低体温:老年人的体温持续在35℃以下,医学上便称作“老人低温症”。若体温低于35℃,就可能出现意识障碍,此时老人的皮肤往往苍白,摸上去有冰凉的感觉,有时还可发现紫癜或水疱,面部肿胀,肌肉僵硬,虽很少有寒战反应,但会出现呼吸、心率减慢,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可以发展到心搏骤停。因此,如果体温一直不能回升,应及时到医院治疗。
低味觉:老年人还要小心“ 低味觉症”。味觉退化又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一般来说,年纪大了,舌乳头和味蕾的味觉神经末梢就会萎缩、衰退,味觉自然会逐渐减退。很多老年人认为东西不如以前好吃了,这也主要跟老年人的味觉退化有关。但老年人突发味觉减退,大多数与长期服用药物有关。不少药物,如抗高血压药、糖尿病药、抗抑郁药、抗生素等,若长期服用,有可能引起味觉改变。因此,服药者应注意味觉是否出现异样。一旦发现味觉不如从前了,应该和医生商量换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