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潜藏在胃内的“隐形杀手”

本溪日报 4127 2014-10-30

现在不少常规体检项目里加入了幽门螺杆菌的检查,所以很多人都有疑问,什么是幽门螺杆菌,有什么特点,查出幽门螺杆菌,到底需不需要治?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方面的专家。

顾名思义,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寄生在胃幽门部的呈螺旋状的杆状细菌,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将幽门螺杆菌化为最高警世级别的ⅰ类致癌物,明确其可能导致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

特点一:传染力强

幽门螺杆菌的传染力很强,可通过手、不洁食物、不洁餐具、粪便等途径传播。据统计,东方人的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是西方人的2-3倍,亚洲地区感染率较高,我国一般人群中的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达50%。值得一提的是,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没有特定的年龄和性别差异,但随着年龄增长,感染机会会有所增加。

专家指出,经常吃酸甜、辛辣食物的人,幽门螺杆菌感染几率较高。这是因为酸甜食物可促使幽门螺杆菌大量繁殖,辛辣食物可形成刺激而损伤胃黏膜,使幽门螺杆菌乘虚而入。此外,有长期饮酒习惯的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也比较高。这是因为饮酒一方面会对胃黏膜形成刺激而引起损伤,另一方面它还会影响黏膜血液供应,降低局部抵抗力,加重感染。

特点二:吸附能力强

专家告诉记者,胃像一个上下有口的皮囊,连着食管的上口叫做喷门,好比正门;连着十二指肠的下口叫做幽门,好比后门。人吃东西,食物进入胃中,总归是从下往上填充,所以在下端幽门部,食物残留的量和时间都是最多的,正给细菌的滋生繁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很多人会问:胃能存储食物,但也能排空食物,如果感染者饿上几天,那这个菌会不会随食物一起排出呢?答案是否定的。专家告诉记者,幽门螺旋菌有许多鞭毛,这些鞭毛就像是一个个强有力的吸附器,可以牢牢吸附在胃壁上,避免其随食物排出。同时,幽门螺杆菌还会分泌一种酶,使其不受体内的“细胞警察”——中性粒细胞的杀伤。

特点三:毒性大

市民王先生由于应酬不少,前年发现患有胃溃疡,经治疗后情况稳定了一段时间。可是,尽管王先生平时很注意饮食,也定时服用抑酸药和胃黏膜保护剂,但去年胃病反复发作。

在最近一次检查中,医生发现王先生除了胃溃疡还伴有胃出血,幽门螺杆菌检测为阳性,于是,医生让王先生在治疗胃溃疡的同时,接受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后,王先生再没有感觉胃部不舒服了。

专家说,幽门螺杆菌对人体造成危害,是因为它能产生多种毒力因子,如鞭毛、黏附因子、酯多糖、尿素酶、细胞毒素等,尤以后两种毒力因子危害最大。

特点四:抵抗胃酸能力很强

一般,进入胃里的有害物质都会被有着最强杀伤力的杀菌剂——胃酸杀死。这时,有人会问,幽门螺杆菌成天泡在强酸里为什么没有被杀掉?原来,幽门螺杆菌有一个特点,就是耐酸性。

为了适应生存的环境,幽门螺杆菌在与胃酸的长期斗争中,形成了耐酸的习性,即便是在ph极低的条件下,也能存活。此外,幽门螺杆菌的鞭毛还能释放出一种叫尿毒酶的物质,可以水解食物蛋白质代谢产物尿素,产生氨,就是我们熟悉的呈碱性的氨水,从而在菌体周围形成“氨云”保护层,以酸碱中和的方式抵抗胃酸的灭杀作用。

尿素酶:保护细菌也暴露行踪

幽门螺杆菌所含的尿素酶虽然能像金刚罩、铁布衫那样保护细菌,但也在不知不觉中暴露了菌体的行踪。

人和哺乳动物细胞中是不存在尿素酶的,而幽门螺杆菌是富含的又是高活性的尿素酶。虽然尿素酶并不是幽门螺杆菌所特有,但胃内有尿素酶是幽门螺杆菌存在的重要证据。

专家告诉记者,临床中要彻底查清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只要做一个尿素酶指标的检测即可。最常见的是一种称为同位素碳-13或同位素碳-14呼气试验的方法,简称呼气检测。其中,同位素碳-13呼气试验是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金标准”,受检者只需轻吹一口气,就能查出幽门螺杆菌。

需要注意的是,进行呼气检测时,应在清晨空腹或进食2小时后进行。受检者首先要用凉水服用一粒富含可被仪器检测的、标有同位素碳-13的尿素胶囊,这时,胃里的幽门螺杆菌所产生的尿素酶能迅速催化其水解成碳酸氢根离子和铵根离子,被吸收到血液后,在经过肺部时,就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呼出,由口服尿素转化出的二氧化碳就带有同位素碳-13。

对幽门螺杆菌的治疗,目前临床上普遍使用的是三联疗法,即三种抗生药物同时使用。该方法可遏制幽门螺杆菌的繁殖,从细胞层面上杀灭已经感染的幽门螺杆菌。“如果发现吃先前的药不管用了,就要去找专科医生寻求帮助,最好的办法就是更换抗生素的种类。”专家说。

健康提醒:

感染者并非都需要治疗

目前,全世界有超过一半的人口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但最终出现相关胃肠疾病的只有其中一小部分,因此,不必谈“幽”色变。

一般说来,经常出现腹痛、腹胀、反酸、烧心、早饱、恶心、呕吐等症状者,应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检查一下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上多采用三联或四联药物治疗,即联合使用质子泵抑制剂、铋剂和抗生素,一般一个疗程为7—14天。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标准是,停药至少4周后再次复查仍为阴性。如果复查为阳性,说明治疗失败或者幽门螺杆菌继发耐药,需要进行补救治疗。

考虑到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滥用抗菌药物可能引起的细菌耐药性,专家不提倡所有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都进行治疗。根据2012年10月我国颁布的最新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意见,仅有下列情况需要根除幽门螺杆菌:

1、消化性溃疡;

2、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3、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

4、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或糜烂;

5、早期胃肿瘤已行内镜下切除或胃次全切除术;

6、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

7、有胃癌家族史;

8、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

9、一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胃外疾病,如贫血;

10、个人要求治疗,需要经医生评估后进行治疗。

此外,可根据幽门螺杆菌株的毒性进行选择性根除,使治疗更有针对性。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