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易感基因检测

转载 4123 2014-11-19

一、背景介绍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在中国女性中发病率居第一位。宫颈癌不仅发病率高,而且发病年龄低,且近年来有不断年轻化的趋势,中国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较世界平均水平早约10年,主要发病年龄为30~60岁,其中原位癌的高发年龄段为30~35岁,浸润癌为45~55岁。主要症状为接触性阴道出血,不规则阴道出血或绝经后阴道出血白带增多。


宫颈癌的发病影响因素很多,其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性感染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尤其是HPV 16型和18型感染。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病原体的感染也能够导致宫颈癌易发。宫颈癌还与诸多生活因素相关,如抽烟、过早性生活、多个性伙伴、多产等。虽然目前尚未发现遗传性宫颈癌相关基因,但遗传因素仍是宫颈癌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部分遗传因素与HPV协同作用导致宫颈癌的发生,如HPV E6和E7基因能够抑制人类TP53、RB两个抑癌基因的功能。易感基因检测和HPV分型检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评估宫颈癌发生的风险。


宫颈癌从早期的炎症发展到恶性的癌变需要6到8年的时间,如果很好地把握住这段时间,采用现代医学手段完全可以把癌前期病变检查出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女性重新过上健康生活。研究表明,宫颈癌最开始的一期状态,治愈率可以达到80%到90%,二期时是60%到70%,进入三期还能有40%到50%,但发展到四期仅为10%。因此定期检查,及时治疗是非常关键的。对于宫颈癌高危人群尤其需要强化筛查。


二、检测基因


根据已有的文献研究表明,TP53、EPCAM、GSTM1、GSTT1等多个基因与宫颈癌的发病风险具有明确且显著的相关性,这些基因或与烟草中尼古丁等有毒物质代谢有关,或是受到HPV影响的抑癌基因。由于HPV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首要因素,因此HPV分型检测必不可少。


1、TP53基因


TP53是一种重要的抑癌基因,通过调控基因的表达参与细胞周期阻止、细胞凋亡、衰老、DNA修复和代谢等,其突变与多种癌症相关。TP53密码子72多态性与女性感染18型或16型HPV病毒后患宫颈癌的风险相关。Arg/Arg基因型患宫颈癌的风险是Pro/Pro基因型的1.46倍。


2、EPCAM基因


EPCAM基因编码一种肿瘤相关抗原,是I型膜蛋白的一种,该抗原在大多数正常的上皮细胞和胃肠道癌症中表达,作用是作为一种同型钙独立细胞粘附分子,在肿瘤的转移、进展中扮演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抗原已经被用于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一个靶点。


3、GSTM1基因


GSTM1编码一种谷胱甘肽S转移酶,是一类重要的外源性化学物质代谢酶,分布于细胞质基质和细胞膜上,能够降低外源化合物的毒性及致癌性,对于烟草中的有毒物质如尼古丁等代谢降解具有重要作用。GSTM1缺失个体感染高危HPV后患宫颈癌的风险(OR值)是野生型的2.9倍,吸烟者GSTM1缺失型个体患宫颈癌的风险是野生型的7倍。


4、GSTT1基因


GSTT1同GSTM1一样属于谷胱甘肽还原酶家族成员,其作用类似于GSTM1,对于烟草中的有毒物质代谢和降解具有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中国人群中吸烟者若GSTT1缺失患宫颈癌的风险是GSTT1野生型的约10倍。GSTM1和GSTT1两个基因缺失的女性吸烟对宫颈癌的发病影响较大,应当避免吸烟。


5、HPV 分型检测


由于HPV病毒是宫颈癌发生的最重要的因素,据统计约64%的宫颈癌患者感染HPV;其中约有87%为HPV 16型或18型感染;这其中又有约60%感染了HPV 16型及约20%感染了HPV 18型,约20%感染了多种HPV病毒(指感染有HPV的宫颈癌患者中携带相应HPV病毒的比例)。检测HPV感染情况及病毒亚型,对于评估患宫颈癌的风险意义极大。


三、检测方法:基于PCR和Q-PCR的基因突变检测法


四、适用人群


1、经常抽烟或被动吸烟的女性;

2、过早性生活、多个性伙伴、多产的女性。


五、临床意义


宫颈癌易感基因检测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