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恶性肿瘤 请远离致癌因素
指导专家:李文辉云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肿瘤预防与治疗》杂志常务编委、《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编委、云南省干部保健特聘专家。
1月16日下午,歌手姚贝娜因乳腺癌恶化救治无效去世,年仅33岁。如此年轻,却因恶性肿瘤离开了人世,这或许是近年来最受人关注也让人倍感惋惜的一例。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遭受肿瘤恶魔折磨或因癌英年早逝的人并不在少数。据统计,我国每年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数约200万,死亡约150万,每分钟大约死亡2.85人。2015年2月4日是第十六届世界癌症日,今年的主题是:“癌症防控目标,实现并不遥远”。癌症无影无形,却在我们身边时有发生。然而这个摧毁人类生命的恶魔却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可怕,在第十六届世界癌症日到来之际,《健康周刊》与云南省肿瘤医院携手邀你关注癌症,一起认识真实的恶性肿瘤,了解肿瘤的防控之道。
提倡健康生活方式 致癌因素80%可控
致癌因素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小环境——家庭装修、家庭污气、烹饪、二手烟,到大环境——生活无序、工作紧张、竞争压力,都会对人们的身体病变带来一定的影响。
据悉,细分致癌因素,并探究其在整个患癌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可以得出,致癌因素主要有职业、酒精、病毒、辐射、饮食、烟草和日照。其中饮食所占比例最大,达到35%,烟草其次,为30%。在这些因素中,可控因素占到了80%。
肿瘤并不意味“死亡” 1/3的癌症可治愈
肿瘤作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有着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这让很多人都闻“癌”色变,但其实患肿瘤并不意味着死亡。李文辉介绍,只要能早发现、早治疗,肿瘤患者是有望治愈或可以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存质量的。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1/3的癌症可以通过预防而避免,1/3的癌症是可以治愈的,1/3的癌症可以通过治疗,减轻痛苦,延长生命。
在生活中,抗击肿瘤病魔,要做到四个层次的预防。一级预防是病因预防:也就是说要正确认识恶性肿瘤,了解致癌因子,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患肿瘤于未然;二级预防是要对恶性肿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要留意身体的小变化,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三级预防是进行临床治疗,四级预防姑息止痛。
规范化“综合治疗” 切忌“病急乱投医”
一旦被确诊为恶性肿瘤,无知、忧心、焦急总是会剥夺去患者和家属理智,“病急乱投医”的现象在此时似乎变得理所应当。这也是和李文辉一样的肿瘤医务工作者最担心的情况之一。“多种手段的胡乱叠加是‘综合乱疗’,一旦复发或转移根治的可能性极低。”从事肿瘤放射治疗工作30余年,李文辉不止一次碰到过因首次治疗不规范而导致病情愈发严重无法再次治疗的患者。他强调,要树立肿瘤“慢性病”的意识,不要轻信“民间单方/秘方”,要把握住难得的首次治疗。
恶性肿瘤的治疗方式有多种,对于患者,必须要进行规范化的“综合治疗”,并从一开始就要以“系统工程”的理念设计治疗方案。“不以‘退’喜,不以‘长’悲,关键是生存时间,特别关注生活质量。这是肿瘤治疗的原则之一。”李文辉介绍,此外,治疗后定期随访对于治疗也极其重要。
及时发现肿瘤这些情况要警惕
乳腺癌:无疼渐长性不规则乳房包块;
鼻咽癌:涕血或回吸性血痰;
皮肤癌:皮肤角化、皮疹、发硬;
恶性黑色素瘤:黑痣扩大、发硬、溃疡;
胃癌:黑便、无疼胃溃疡;
直肠癌:血或黑便、大便习惯形状改变;
肺癌:40岁以上,干咳、带血;
肾癌、膀胱癌:无疼血尿;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或淋巴瘤:无疼、一处或多处淋巴结肿大;
妇科癌症三大典型症状:
80%宫颈癌:“接触性阴道出血”;子宫内膜癌:绝经后出血或月经不规则;
卵巢癌(晚期):下腹部包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