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一个检验草根的工作学习随想曲

网络 4202 2015-10-19

在检验科工作快一年了,从内心对检验科工作性质的迷茫,到基本了解,到第一次发血常规报告,到现在内心的平静,到继续努力的学习检验,我不是在炫耀什么,只是想谈谈我个人对检验的学习,科研工作一点点微薄的想法。每周开2次早会,周一和周五交班,刚进入科室,不知道大家在说什么,为什么一个辅助科室有那么多的事情?什么打印机没墨了,这个标本没有及时的发送,病人来找了,什么生命危急值要及时上报,试剂要备用一个月,听着这些云云的事情,似乎和我没有关系,因为我是科研人员。

接着在科室内轮转,第一站是免疫室,每天下午我们的习惯是把首次出现阳性表面抗原再用金标重做一次,然后在发报告,作为一个辅助科室,发个报告那么谨慎?一天,意外的事情发生了,一个病人,第一天TP 阳性,第三天TP阴性,免疫室的组长立刻说,去做个血型,结果两管血血型不符,很明显,2人用了同一张医保卡,一场可能发生的医疗事故化解了,病房抽血的护士扣2000。经过了这次以后,我似乎明白了,检验科也不好干,化验单似乎也不是随便发的。

轮转进入中心实验室,第一次做甲功,T3,T4高低不定,组长头痛了,这报告怎么发?我说:为什么不能发?本来内分泌疾病就是比较复杂的,高低都是说明有意义的。组长说:临床医生不会这么想,大家都会觉得这是检验报告不对,他们就喜欢看典型的,不典型就会指责我们的化验单有问题。我说:哦,原来就算结果没有问题,也还是要担心的。

到了今年3月份,我可以独立发报告了,第一次是在急诊检验发血常规,大小便。凡是PLT<70,MCV小的病人,我害怕错误,均复查,然后注明:已复查,如果明显异常,打电话给医生问下病史,这样让临床医生找不到我的问题。

经过了半年的检验科的轮转学习,加上很多朋友的指教,我也是渐渐知道了怎么去学习检验。检验的核心:对病人负责,而不是以前提出的对“标本”负责。

检验的学习分为以下:

1、学习操作,一个操作都不行的人,根本就没法做出正确的结果。

2、学习方法,生化,免疫,方法太多了,知道每种方法是什么原理吧。

3、从化验结果去分析可能是什么疾病,NA高,K低,Ca低,白蛋白降低导致Ca低了,血气分析代酸呼酸等等。知道了这些才敢发一张异常的报告。

4、从疾病去看化验单,先看病人是什么疾病,然后就知道这种疾病的特征是什么,这样对化验单就更加的确信。

5、病人的病情复杂,根本就不是一张化验单可以解释的,只能去从一张化验单的信息去简单的了解疾病的部分信息,不要盲目自大的说检验应该指导临床去怎么样怎么样,大家能在一起平起平坐的讨论病人就已经够肯定检验科了。

6、遇到了异常的报告,大部分检验科人的第一反应是:质控在控?这也是检验科思维最局限的地方,疾病的复杂多变,化验结果变化怎么了?不要首先把责任拦在我们自己身上,要去了解病人的疾病过程,看看在这个过程中,化验结果应该会怎么变化。

7、一定要认真,遇到难发的报告要重视,不能随意,因为事后可能存在麻烦足以让烦心很久很久。

有很多人都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检验科的科研怎么做,怎么选题。经过了一年的检验科的工作,我对科研的看法也是有了很多的变化。以前我最关注的杂志是nature immunology, journal of immunology,我觉得那是最新的,最有意义的。但是现在到了检验科,我越来越觉得,CC,CCLM,是最棒的。因为:

1、有几个检验科的老板有钱让你买那么贵的试剂?

2、检验科的同仁有多少人愿意去看那些纯基础的东西?我刚在中华微免上了一篇miRNA,科室没有人能看懂的,看不懂就代表没有意义吗?显然不是。

3、检验科有太多的信息,资源,做点有检验科科研该做的事情吧,分析分析疾病,危险因素,回顾性研究。

4、根据国家临床重点(检验科)评审标准,2011年国家自然基金指南,国家对检验的要求也是越来越注重临床应用性,而不是偏基础研究。

和大家聊聊天,我只是刚刚工作一年的草根,只是把自己一年的心得体会拿出来晒晒,共大家分享。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