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海绵有助于发现食道癌的早期迹象
刚开发成功的“线上药丸”能帮助医生检测早期食道癌,克服各次活组织检查结果变动大的问题。
“细胞海绵”包在一粒药丸内,药丸被吞下后溶解,露出海绵,沿食道向上拉出海绵时海绵刮下细胞,医生可以收集食道全程的细胞,而标准活检只从几个点采样。

Cytosponge细胞采样设备包在胶质鞘里时和展开时(图片蒙 MRC癌症事业部惠赐)。
英国剑桥大学的科学家和来自不同院校的同行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分析23名患者一个时间点采集的巴雷特食管症和食道癌样本以及一名巴雷特食管症患者三年期间采集的73份样本。
在Illumina公司(San Diego, CA, USA)的HiSeq 2000仪上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科研小组发现基因组中的突变模式提供了癌症病因的“指纹”。以前对肺癌也做过类似的工作,结果显示香烟在每个人的DNA里留下了印记。剑桥大学的科学家相信他们发现的印记是因为溅到食管壁上的胃酸造成食管内襞损伤;巴雷特食管症和食道癌患者体内都能看到同样的印记,说明这些变化出现得非常早。
他们甚至在无癌症的巴雷特食管节段发现了大量突变,平均每人12,000个,而癌症内平均是18,000个突变。其中许多可能是“旁观者”,即伴随发生但实际上不介入癌症的基因突变。他们还发现似乎有一个拐点,病人本来有许多突变,但却没有癌症,过了这个点之后大量基因信息不仅在基因之间传递,而且在染色体之间传递。
该研究的论文发表于2015年7月20日的《自然》杂志《遗传学》分册。作者总结说,从临床角度看,发育不良的组织病理评估似乎不能很好反映巴雷特食管上皮内的分子错乱,细胞海绵技术克服了采样偏差,有能力反映整个克隆构型。
细胞海绵的开发者Rebecca Fitzgerald教授说:“巴雷特食管的麻烦在于它看上去正常,长10厘米以上。我们创建了一名巴雷特食管症患者的突变分布图,发现在该长度范围内细胞中有许多变异。一些细胞也许携带重要突变,但许多细胞没有。如果做穿刺采样,则必须命中正确的位点。使用细胞海绵似乎避免了这一随机博弈。”
“细胞海绵”包在一粒药丸内,药丸被吞下后溶解,露出海绵,沿食道向上拉出海绵时海绵刮下细胞,医生可以收集食道全程的细胞,而标准活检只从几个点采样。

Cytosponge细胞采样设备包在胶质鞘里时和展开时(图片蒙 MRC癌症事业部惠赐)。
英国剑桥大学的科学家和来自不同院校的同行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分析23名患者一个时间点采集的巴雷特食管症和食道癌样本以及一名巴雷特食管症患者三年期间采集的73份样本。
在Illumina公司(San Diego, CA, USA)的HiSeq 2000仪上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科研小组发现基因组中的突变模式提供了癌症病因的“指纹”。以前对肺癌也做过类似的工作,结果显示香烟在每个人的DNA里留下了印记。剑桥大学的科学家相信他们发现的印记是因为溅到食管壁上的胃酸造成食管内襞损伤;巴雷特食管症和食道癌患者体内都能看到同样的印记,说明这些变化出现得非常早。
他们甚至在无癌症的巴雷特食管节段发现了大量突变,平均每人12,000个,而癌症内平均是18,000个突变。其中许多可能是“旁观者”,即伴随发生但实际上不介入癌症的基因突变。他们还发现似乎有一个拐点,病人本来有许多突变,但却没有癌症,过了这个点之后大量基因信息不仅在基因之间传递,而且在染色体之间传递。
该研究的论文发表于2015年7月20日的《自然》杂志《遗传学》分册。作者总结说,从临床角度看,发育不良的组织病理评估似乎不能很好反映巴雷特食管上皮内的分子错乱,细胞海绵技术克服了采样偏差,有能力反映整个克隆构型。
细胞海绵的开发者Rebecca Fitzgerald教授说:“巴雷特食管的麻烦在于它看上去正常,长10厘米以上。我们创建了一名巴雷特食管症患者的突变分布图,发现在该长度范围内细胞中有许多变异。一些细胞也许携带重要突变,但许多细胞没有。如果做穿刺采样,则必须命中正确的位点。使用细胞海绵似乎避免了这一随机博弈。”
点赞 0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