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糜烂”不是病——“长的丑也不是它的错啊!”
作者:四川省双流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郭铭川
再次提到“宫颈糜烂”,是因为感觉这个问题怎么反复强调,总是还有人去走弯路。
“宫颈糜烂”不是病,只是一种外貌,一种长相而已。长的丑,又不是它的错,为什么要让它这么无辜的接受烙铁的酷刑,甚至被残忍的割掉!
“宫颈糜烂”是什么?这次我换种语言风格给大家解释这个名词,希望能让更多人搞明白它。
宫颈糜烂是一个古老的名词。在组织学研究不够深入的情况下,医学界错误的对宫颈看似鲜红、粗糙的这种外观,使用了“cervical erosion”这个单词进行定义。而erosion这个单词,在中文被翻译为了“糜烂”的意思。根据常人的理解,那就是宫颈“烂”掉了,如同口腔溃疡般的烂掉了。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现在的研究发现,所谓的“宫颈糜烂”并没有真的“烂掉”,只不过是宫颈管的正常黏膜,在生育期女性活跃的雌激素刺激下,生长比较旺盛一些,占领了宫颈阴道部的黏膜。而宫颈阴道部的黏膜,由于是复层鳞状上皮,外观很光滑,且没有腺体,看起来会比鼻头还要光滑好看,而宫颈管的黏差别非常大,它是单层柱状上皮,甚至还有腺体,低下的毛细血管透过单层的细胞,使宫颈的外观显得鲜红,而颗粒状的腺管开口,使宫颈显得粗糙。肉眼观,这种“糜烂”的景像就如此产生了。如果还不能理解,它为什么是“糜烂”,请对着镜子,张开你的嘴,把舌头翘起来,看看你舌头底下的黏膜,那里虽然是复层鳞状上皮,但是由于非常菲薄,而且底下不平整、富含血管,外观也不是那么好看。其不好看的原因,和“宫颈糜烂”是相似的。现在有了更专业的名词来形容这种现象,叫“宫颈移行带外移”。
所以“糜烂”只是过去我们给它取了一个名不副实的代号,并不是它真的烂了。就好像我们小时候可能被父母叫做“二狗”,难不成我们真就是“狗”了?“宫颈糜烂”只是它过去的叫法,就如同我们小时候可能被叫做“二狗”一样。
有关“宫颈糜烂”,还有各式的治疗手段,更是令人瞠目结舌。什么微波、激光、冷冻、LEEP锥切……层出不穷。过去,我们都认为这是对的。但是,现在,我们已经深刻的认识到这么做不对了。这些所谓的微波、激光、冷冻、LEEP刀,现在都应该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手段,和宫颈“糜烂”与“不糜烂”毫无关联。所以说,如果有人想要做宫颈的微波、激光、冷冻、LEEP刀等治疗,一定首先要搞清楚,自己有没有明确宫颈癌前病变,有没有按照宫颈癌筛查的标准流程去走,去做?
宫颈癌的筛查,和“宫颈糜烂”是没有任何相关性的。我们从来不会以“宫颈糜烂”来衡量这个女性是否应该或者不应该做宫颈癌的筛查。宫颈癌的筛查,是每个21岁以上,有性生活的的女性都应该做的事情。并且每个女性都应该建立有自己的宫颈癌筛查档案,并装订成册,否则您都不知道你的冤枉钱是怎么花出去的。
临床上,我所接触过的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原位癌,绝大多数都没有明显的宫颈“糜烂样外观”。她们的宫颈甚至看起来非常光滑。而还有更多的,在门诊因为“宫颈重度糜烂”想做手术的女性,被发现宫颈是那么的健康。最离谱的一次,好几年前,一个宫颈CIN2-3累腺(癌前病变)的病人(由于当时宫颈癌筛查的标准流程,在我院许多前辈的观念里还没建立),直接要求做子宫全切术,术前检查宫颈也并不明显的糜烂,术中却被发现已经是宫颈癌浸润了。幸好是术中发现,没有单纯做子宫全切,而是当即改成了宫颈癌根治术,要是术后再发现,病人损失就大了,因为要是没切够范围,术后是很难补救的。
我第一篇关于“宫颈糜烂”的科普文章已经发布好几年,然而直到现在,每次接诊到专程来看“宫颈糜烂”的病人,我还是会在做妇科检查前,耗费大量口水,给她讲解,宫颈怎么就“不是糜烂”了。每次她都好像听懂了。但是当我给她做妇科检查的时候,她又会问“医生,你看我宫颈糜烂严重吗?”
Duang!Duang!Duang!
看来“宫颈糜烂”这个词,实在是太深入人心了。正如我小时候在老家被叫“二狗”十多年,直到现在,都奔四的人了,回老家居然还有人这么叫我。叫我“二狗”不要紧啊,因为我长得并不像狗是吧。所以不会有歧义。但是“糜烂”这个词太要命了,因为宫颈它长得像(糜烂)啊!“宫颈移行带外移”这个名词又显得拗口,很难流行起来,所以以后我们能不能换个好听的说法,比如叫“宫颈花粒”、或者“成熟宫颈”(因成年女性才会出现)如何?
所以亲们,就因为宫颈出现“成熟”后的表现,长得不好看,我们就要用“烙铁”去烙它,用电刀去切它么?太残忍了吧!翘起你的舌头,看着底下不好看,你会想着把它“烙”一“烙”吗?想着一定特别疼吧。我觉得,你们就是欺负宫颈这个器官不知道疼。(宫颈是个内脏器官,对针刺、刀切、电烙,都不会觉得疼。)
再次提到“宫颈糜烂”,是因为感觉这个问题怎么反复强调,总是还有人去走弯路。
“宫颈糜烂”不是病,只是一种外貌,一种长相而已。长的丑,又不是它的错,为什么要让它这么无辜的接受烙铁的酷刑,甚至被残忍的割掉!
“宫颈糜烂”是什么?这次我换种语言风格给大家解释这个名词,希望能让更多人搞明白它。
宫颈糜烂是一个古老的名词。在组织学研究不够深入的情况下,医学界错误的对宫颈看似鲜红、粗糙的这种外观,使用了“cervical erosion”这个单词进行定义。而erosion这个单词,在中文被翻译为了“糜烂”的意思。根据常人的理解,那就是宫颈“烂”掉了,如同口腔溃疡般的烂掉了。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现在的研究发现,所谓的“宫颈糜烂”并没有真的“烂掉”,只不过是宫颈管的正常黏膜,在生育期女性活跃的雌激素刺激下,生长比较旺盛一些,占领了宫颈阴道部的黏膜。而宫颈阴道部的黏膜,由于是复层鳞状上皮,外观很光滑,且没有腺体,看起来会比鼻头还要光滑好看,而宫颈管的黏差别非常大,它是单层柱状上皮,甚至还有腺体,低下的毛细血管透过单层的细胞,使宫颈的外观显得鲜红,而颗粒状的腺管开口,使宫颈显得粗糙。肉眼观,这种“糜烂”的景像就如此产生了。如果还不能理解,它为什么是“糜烂”,请对着镜子,张开你的嘴,把舌头翘起来,看看你舌头底下的黏膜,那里虽然是复层鳞状上皮,但是由于非常菲薄,而且底下不平整、富含血管,外观也不是那么好看。其不好看的原因,和“宫颈糜烂”是相似的。现在有了更专业的名词来形容这种现象,叫“宫颈移行带外移”。
所以“糜烂”只是过去我们给它取了一个名不副实的代号,并不是它真的烂了。就好像我们小时候可能被父母叫做“二狗”,难不成我们真就是“狗”了?“宫颈糜烂”只是它过去的叫法,就如同我们小时候可能被叫做“二狗”一样。
有关“宫颈糜烂”,还有各式的治疗手段,更是令人瞠目结舌。什么微波、激光、冷冻、LEEP锥切……层出不穷。过去,我们都认为这是对的。但是,现在,我们已经深刻的认识到这么做不对了。这些所谓的微波、激光、冷冻、LEEP刀,现在都应该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手段,和宫颈“糜烂”与“不糜烂”毫无关联。所以说,如果有人想要做宫颈的微波、激光、冷冻、LEEP刀等治疗,一定首先要搞清楚,自己有没有明确宫颈癌前病变,有没有按照宫颈癌筛查的标准流程去走,去做?
宫颈癌的筛查,和“宫颈糜烂”是没有任何相关性的。我们从来不会以“宫颈糜烂”来衡量这个女性是否应该或者不应该做宫颈癌的筛查。宫颈癌的筛查,是每个21岁以上,有性生活的的女性都应该做的事情。并且每个女性都应该建立有自己的宫颈癌筛查档案,并装订成册,否则您都不知道你的冤枉钱是怎么花出去的。
临床上,我所接触过的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原位癌,绝大多数都没有明显的宫颈“糜烂样外观”。她们的宫颈甚至看起来非常光滑。而还有更多的,在门诊因为“宫颈重度糜烂”想做手术的女性,被发现宫颈是那么的健康。最离谱的一次,好几年前,一个宫颈CIN2-3累腺(癌前病变)的病人(由于当时宫颈癌筛查的标准流程,在我院许多前辈的观念里还没建立),直接要求做子宫全切术,术前检查宫颈也并不明显的糜烂,术中却被发现已经是宫颈癌浸润了。幸好是术中发现,没有单纯做子宫全切,而是当即改成了宫颈癌根治术,要是术后再发现,病人损失就大了,因为要是没切够范围,术后是很难补救的。
我第一篇关于“宫颈糜烂”的科普文章已经发布好几年,然而直到现在,每次接诊到专程来看“宫颈糜烂”的病人,我还是会在做妇科检查前,耗费大量口水,给她讲解,宫颈怎么就“不是糜烂”了。每次她都好像听懂了。但是当我给她做妇科检查的时候,她又会问“医生,你看我宫颈糜烂严重吗?”
Duang!Duang!Duang!
看来“宫颈糜烂”这个词,实在是太深入人心了。正如我小时候在老家被叫“二狗”十多年,直到现在,都奔四的人了,回老家居然还有人这么叫我。叫我“二狗”不要紧啊,因为我长得并不像狗是吧。所以不会有歧义。但是“糜烂”这个词太要命了,因为宫颈它长得像(糜烂)啊!“宫颈移行带外移”这个名词又显得拗口,很难流行起来,所以以后我们能不能换个好听的说法,比如叫“宫颈花粒”、或者“成熟宫颈”(因成年女性才会出现)如何?
所以亲们,就因为宫颈出现“成熟”后的表现,长得不好看,我们就要用“烙铁”去烙它,用电刀去切它么?太残忍了吧!翘起你的舌头,看着底下不好看,你会想着把它“烙”一“烙”吗?想着一定特别疼吧。我觉得,你们就是欺负宫颈这个器官不知道疼。(宫颈是个内脏器官,对针刺、刀切、电烙,都不会觉得疼。)
点赞 0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