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白血病的关键致病基因

labmedica 4132 2016-05-20

人类白血病的特征是复发性染色体易位,进而生成具有异常致癌行为的嵌合融合蛋白。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是死亡率最高的白血病,研究发现两个基因对于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发生至关重要,而选择性阻断这两个基因的药物也许能有效治疗这类白血病。


IVIS Lumina III系列临床前体内成像系统(图片蒙珀金埃尔默公司惠赐)。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www.kcl.ac.uk)的科学家及其同事使用基因工具静默了AML小鼠体内的这两个基因,又用药阻断其活性。这两个基因是赖氨酸(K)特异性去甲基化酶4C (KDM4C)和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 (PRMT1),它们的作用是将DNA里的基因信息转化成健康的细胞功能。然而,科研小组表明,在白血病发生的过程中,这两种酶被调动起来,把血细胞转化成癌细胞。重要的是,这两个基因接连起效,如果任何一个没达到完全的活性,白血病就不会发生。

用珀金埃尔默公司的IVIS Lumina II采集生物发光图像。当一条基因被静默时,大多数小鼠在60天实验结束时仍然活着,而如果不治疗,大多数小鼠在不到40天后死亡。与病人接受治疗的方式更相关的是用药阻断任何一条基因的活性;AML小鼠的存活时间将极大延长。阻断PRMT1意味着48天后一半小鼠仍然活着,而未接受治疗的小鼠存活时间是36天。令人惊异的是,如果用一种药阻断KDM4C的活性,将更有效抑制AML小鼠体内白血病的发生。实验结束时,用KDM4C阻断剂治疗的所有小鼠都活着,而未接受治疗的那组病死。

该研究的论文发表于2016年1月11日的《癌细胞》(Cancer Cell)杂志。研究负责人、白血病生物学教授Chi Wai Eric So博士说:“证明这两条基因对癌症转化和治疗的极端重要性对于设计新药非常重要。需要进一步的工作来开发和细化药物,以发挥最大药效,使之适合患者。然后需要做临床实验,看用药后白血病人的反应如何,以及如何优化其使用。”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