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禾致源肿瘤NGS多基因检测试剂盒产品发布会隆重召开
9月2日,由北京诺禾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办,上海桐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协办的“「全面承诺、源于精准」 肿瘤精准诊疗高峰论坛暨诺禾致源肿瘤NGS多基因检测试剂盒产品发布会”于上海隆重召开。北京协和医院梁智勇教授和上海市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担任本次大会名誉主席。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位临床和病理学界专家出席了此次大会。为期一天的会议内容包括了肿瘤靶向诊疗、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等内容,为大家带来一场肿瘤诊疗的学术盛宴。
第一篇章:诺禾致源肿瘤NGS多基因检测试剂盒产品发布会
大会首先由诺禾致源总裁蒋智博士,ThermoFisher中国区商务运营总裁Hann Pang先生以及北京协和医院梁智勇教授致辞。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林冬梅教授介绍了肿瘤NGS检测试剂盒注册临床研究数据。林教授提到,诺禾致源NGS多基因检测试剂盒的注册申报工作历时4年,经过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胸科医院、华西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和河南省肿瘤医院共5家临床实验中心单位共计3086例样本的临床验证。检测内容涵盖EGFR、ALK、ROS1、KRAS、BRAF、PIK3CA六个基因,其中EGFR、ALK、ROS1三个基因以伴随诊断形式获批,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临床参考信息。使用该试剂盒进行NGS检测,与传统金标准检测结果相比,总符合率均在95%以上,与已获批伴随诊断试剂检测结果也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在NSCLC患者靶向治疗用药指导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随后,诺禾致源副总裁于洋先生介绍了诺禾致源的NGS分子病理检测整体解决方案。诺禾致源能够为医院提供包含NGS多基因检测试剂在内的完整产品体系,包括已获CFDA批准上市的测序仪、核酸提取试剂、NGS测序试剂及能够一键式快速报告出具软件在内的整体产品解决方案,并专注于帮助检测实验室将NGS分子病理项目落地运转的一系列服务。同时他也提出,此次试剂盒的获批是诺禾致源将高通量测序技术转化至临床应用的第一步,未来还将以此为基础推出更多产品,以充分发挥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多基因并行检测和全面基因信息挖掘工作中不可替代的优势。虽然第一款肺癌NGS检测试剂产品从注册研发到获批上市历经四年风雨,但相信在产品不断创新、临床更多应用需求和政策利好的共同推动下,包含更多基因的检测内容产品会以更高效的进程提供给临床。
发布会的最后,现场的各位嘉宾走上讲台,共同启动诺禾致源肿瘤NGS多基因检测试剂盒发布仪式,祝贺诺禾致源首款NGS多基因检测试剂盒的获批上市。
第二篇章:肺癌靶向治疗新实践
在大会第二篇章中,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姚煜教授,上海市肺科医院的苏春霞教授,辽宁省肿瘤医院的唐域教授,北京协和医院的吴焕文教授以及河南省肿瘤医院的马杰教授围绕肺癌靶向治疗的新实践这一主题分别作了主题报告。上海长海医院的朱明华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陈振光教授、中日友好医院的笪冀平教授和上海市肺科医院的武春燕教授先后担任本篇章的主持嘉宾。
姚煜教授为大家带来了肺癌靶向药物的最新进展,包括老靶点的新药物和新靶点的新药物。从EGFR首次进入非小细胞肺癌NCCN指南,到驱动基因列表的不断更新,肺癌精准医疗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短短十余年的时间,肺癌疗模式已从单一的放化疗,逐步发展为包含分子靶向治疗在内的多学科诊疗模式。
苏春霞教授指出随着靶向药物的不断上市,药物治疗的靶点不断增多,多基因并行检测将是必然趋势,而NGS技术可作为理想的多基因并行检测工具,为临床提供更全面的用药指导。分子病理分型的肿瘤靶向治疗趋于精细化,更多分子分型亚型的细分对临床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并为大家介绍了基于NGS检测获益的真实案例。
唐域教授对肿瘤分子病理检测中的样本类型选择问题进行了系统地总结。他提到在组织可取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组织样本作为分子病理的检材。吴焕文教授指出在院内开展肿瘤NGS检测项目应使用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的试剂盒及检测设备。马杰教授提出,NGS技术发展迅速,但从提取、建库到数据分析的流程仍较为复杂,全流程的质控对于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第二篇章的最后,由北京协和医院梁智勇教授和武汉协和医院聂秀教授主持 “肺癌分子病理检测规范化及质量控制”讨论,陕西省肿瘤医院赵征教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王秋实教授,中日友好医院陈皇教授以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秀玲教授进行了讨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吕亚莉教授和山西省肿瘤医院郗彦凤教授作了总结点评。几位教授认为,采用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的试剂和仪器进检测是保障结果稳定性的重要前提,样本的选择和全流程的质控也至关重要。无论是初诊初治,还是继发耐药后的患者,在组织可取的情况下均应优先考虑将组织作为检材,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
第三篇章:NGS技术开启肿瘤诊疗新纪元
在靶向药物不断推陈出新的同时,基于全新机制的肿瘤治疗手段也在飞速发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PARP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日趋广泛,2018年,两款免疫检查点抑制剂(Nivolumab和Pembrolizumab)及一款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先后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入临床,中国的肿瘤诊疗工作有了更多的可选方案。与此同时,相关药物的疗效预测分子标记物也不再局限于单基因、单位点,基于NGS技术的多基因分子标记物将为新疗法提供精准的用药指导。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胡洁教授,浙江省肿瘤医院苏丹教授,重庆市肿瘤医院辇伟奇教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的应明真教授,桐树生物蔡微菁博士以及来自Thermo Fisher 的Anagh Vora博士围绕未来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肿瘤分子病理检测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作了主题报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周晓燕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常建华教授以及河南省肿瘤医院的马杰教授先后担任本篇章的主持嘉宾。
辇伟奇教授和胡洁教授分别介绍PARP抑制剂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两个全新的肿瘤治疗方式的最新研究进展。辇伟奇教授指出,除遗传风险提示以外,BRCA基因变异情况及肿瘤组织HRD状态也是重要的PARP抑制剂疗效预测指标。未来临床需要获取的PARP抑制剂用药指导信息也从单一的BRCA突变情况扩展至全面获得HRR、HRD信息转变。胡洁教授全面总结了肿瘤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认为除PD-L1检测之外,肿瘤突变负荷(TMB)也是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的重要药效预测指标。评估肿瘤突变负荷需要依赖包含数百个基因的大panel,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临床的应用能够提供更多的肿瘤。
应明真教授介绍了NCI-MATCH的研究进展,她提到,该大型临床试验选择Ion Torrent测序平台,主要是基于临床可及性的考虑,在检测范围完全覆盖相关用药靶点的同时,Ion Torrent 测序平台对样本量的需求更低,更加适用于在临床的应用。Anagh Vora博士也提到,Ion Torrent 测序平台的样本起始量可低至10ng,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省临床样本,同时提供全面的肿瘤变异信息。
第三篇章的最后,由上海市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林冬梅教授主持“肿瘤精准治疗时代,基因检测如何一步到位’”讨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李晓晗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李霄教授、河南省肿瘤医院魏冰教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张仕蓉教授以及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吴正升教授进行了讨论。几位教授提到,随着TMB、BRCA、HRD等分子标记物的临床应用价值被逐步揭示,预测药效的肿瘤分子标记物或将不再局限于单基因、单位点,在未来,包含数百个基因的大panel将是肿瘤基因检测项目主要的发展趋势。周彩存教授总结时提到,医技科室的panel设计除了要严格遵从GCP规范外,还需要考虑临床医生的需求。
会议最后,周彩存教授与林冬梅教授一同为本次会议作了最后的总结,祝贺诺禾致源首款NGS多基因检测试剂盒获批上市,也期待在未来,诺禾致源能够推出更多肿瘤检测产品,为临床和病理医生的工作带来更多便利。
来源:诺禾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