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试剂这么用,很容易违规!
在2023年3月29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2023年国家随机监督抽查计划的通知》,公布了2023年国家随机监督抽查计划。其中指出将对于医疗机构(包括民营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情况进行督察,并特别点名了要进一步加大对开展医学检验服务的医疗机构的抽查力度,依法依规严肃查处违法行为情况.
4月28日,国家医保局官网发布《国家医保局、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开展医保领域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通知》正式印发并要求执行《2023年医保领域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从通知内容来看,医学检验实验室的抽检比例为50%。关于检验方面,超标准收费、不合理或无指征套餐检查、化验等、虚构项目收费、使用过期检验试剂、管理不规范等违规问题将作为重点检测对象。
记得去年医保局检查检验科时,有不少医疗机构检验科因为收费问题被处罚,究其原因,就是检验科老师为节省试剂,将试剂试用量调低,而造成多检测多收费的问题。如一盒试剂60毫升,厂家及说明书建议每毫升4人份,合计检测240test,包含定标质控等,LIS数据240测试没有问题,但HIS收费肯定要小于240测试这个数据。
但检验科老师为了节约试剂,减少试剂使用量,做到每毫升5测试,这就造成HIS收费的测试数超过240人份。医保局检查认定,超出部分收费,有两个问题:
1、无试剂情况下出具检验报告,认定为出具不实检验检测报告行为;
2、有虚假报告套取医保资金嫌疑。
关于毫升包装
生化试剂使用毫升包装结算,医疗机构在使用和监管的过程中,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1、质量保障:由于医技科室试剂耗材消耗量巨大,且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无论是院内审核还是医保检查,检验科都作为重点抽查对象,对于毫升包装试剂来讲,不但会出现上述的医保检查问题,更重要的是,对于未按说明书建议减少试剂使用量问题,在未经验证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检验结果不准确的情况出现,这些质量事故是任何一个专业人员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2、技耗分离收费:上个月江西医保局发布的《关于肝功生化类检测试剂涉及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专项调价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表示,部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收费实行技耗分离,检测试剂均作为项目除外内容,执行“零差率”销售政策。
如谷胱甘肽还原酶检测试剂,原收费48元,调整后的价格为27元的技术服务费,单人单次包含检测试剂价格的总和不得超过31元/项。也就是说,GR这个项目的单测试试剂成本不得高于4元。
如果每毫升试剂测试计算多了,医疗机构会面临成本倒挂的情况出现,对检验科的耗材成本控制不利;如果每毫升试剂测试计算少了,虽然收费会上去,但会造成医保核查出现的虚增收费问题。
3、成本中心:当生化试剂成为检验科的单独成本项,由原来的利润中心改变为成本中心,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毫升包装,依然存在无法准确测算成本的问题,不同的检测平台,最小反应体积不同,每毫升的测试数也不同。加上定标质控及复查等因素影响,准确计算每测试成本问题就相对很难。
目前毫升包装的价格相对较低,而且同一家医院的不同检测平台,会有不同的使用量,而入院价格和收费相对固定,给成本测算造成一定的困难。而医疗机构收费也会相应降低,这是医疗机构和渠道商都不愿意看到的。
以上问题,都和毫升的包装规格及检测平台相关,如果更换为测试包装,就不存在这样的疑虑,无论一瓶试剂有多少毫升,在对应的测试检测平台上,能完成包装约定的检测数量,就能消除以上问题。每个定标质控,检测、复检都有据可依,HIS数据也非常清晰,不存在此类问题。
而且,如果医疗机构和供应商要求,按HIS收费结算,更能解决医疗机构由于定标、质控、复检等无法收费的检测成本问题,这部分损耗转嫁给上游供应商,从而确保医疗机构做的每一个检测收费,都有固定的对应成本,再没有其他损耗和摊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