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验检查费用比治疗费用高,合理吗?

作者:叶正松   2023-08-07

像白天不懂夜的黑,有谁懂医生的苦衷?

近日,一个患者将自己住院手术的经历写成长文发布在微信公众号上,引发不少人关注。这位患者写的很详细,有住院经历,也有他自己的心得感悟,全文比较长,主要观点集中在两个方面:

这位患者一共住院5天,前2天做各种检查,然后是手术,术后住了3天。

住院5天的全部费用为5500元,这个费用有两点出乎这位患者的意料:

1.他所在的宁波市中心黄金地段的医院病床,床位费竟然只要仅仅60元一天,太便宜;
2.在这5500元的总住院费用里,体现医生劳动价值的手术费和治疗费,一共不到2000元。其中,护士的护理费,更是低到不可思议,才136元。而在宁波市中心理个发,收费至少100元起步。一群护士的护理费,还不够一次理发,太便宜。

他认为,当前的大环境下,医生们不得不把心思花在一些不体面的套路上,伤害了自己的尊严,本来可以一心一意照顾病人、研究医术,现在却不得不钻营歪门邪道。

他为什么这么认为?因为,医院为了“创收”,不仅让病人做各种检查和检测,还让病人去医院附一家药店拿着单子去买药。他觉得,医生还不如楼下小贩,小贩至少做到货真价实,而医生却给病人开一些价格虚高,可有可无的药物,钻营“歪路子”。
说实话,作为一名从医多年的医生来说,这篇患者吐槽医疗、医院、医生的“小作文”,我看后百般滋味涌上心头。
坦率而言,这位患者说出了大多数患者的心里话。然而,医患之间的矛盾,不是水面上溅起的那几朵浪花,水面之下的,其实大多数患者是看不到的。因为看不见,所以不理解。
如今的医与患之间,就像砂子与砂子之间,是没有亲和力的。难沟通的不是没有文化的人,而是那些满脑子都被灌输了标准答案的人。所以罗翔才说:不去和“标语化”思维中毒的人争辩,也是对自己思辨能力的保护。
从医多年,经历了很多的人与事,我已经不想与任何人讨论医患之间的问题了。因为人跟计算机不一样,不可能你提供一个想法,对方就能直接拿过来安装到自己的系统里。人不能被道理说服,得自己想明白,才有可能改变。
但是,虽然人很难被说服,却可以被启发。所以,作为一名小医生,我还是想在这里,和大家唠几句心里话:
1.目前,医院需要做如此多的检查,的确让人诟病,但是没有办法。
世界的每一种现象和运作,都不是单一原因促成,背后都有综合复杂的因素去影响、去推动。
首先,除了医生要对病人负责以外,如果不认真检查,一旦误诊漏诊,那就不是花钱多少的事情。毕竟,临床的每一步,都是没有回头路可走。
其次,检查完善,更重要的是规避责任。现在的医疗环境下,每一项该做的检查,都做了,出了问题,就没有责任。相反,少做了一项检查,一旦出了问题,从上级医生到下级医生,乃至医院,都脱不了干系,甚至严重一点,医生的职业生涯到头了不说,或恐还会因“医疗事故罪”而锒铛入狱。福建的李建雪和温红医生事件,就是前车之鉴。
再者,在已实行DRG/DIP医保付费考核的今天,以治病为主的医生,在收治病人时,首先要考虑的或许不再是如何制定更好的治疗方案,而是这个病人该怎么治疗才能不亏。于是乎,检查就必然从必要的几项,变成了更多项。
所以,医生过度检查,真的不好定义。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能逃过天涯。
这就是为什么,医患关系紧张,最终伤害的还是患者的原因。

2.让患者去外面药房购药,不一定是医生灰色创收,方方面面涉及到的很复杂。

当然,也不百分百排除医生队伍里面的个别害群之马,但是大部分医生,应该都是无奈之举。
要么,很可能是医院药房没有这种药;要么,是为了减少药占比审计检查;要么,就是一些进口药品,医院没有,但为了好一点疗效,只能外购。
有些地市级三甲医院,规定限制药品不能超过1500种,抗菌类药不能超过50种。当前医院内药品零加价,另需人工和损耗,医院是妥妥的赔钱,加之医院国考对药品占比的限制,所以很多医院领导没有了进售药的动力。
很多时候,临床医生面对药品的匮乏,执业时举步维艰,让患者外出购药,也真的是无奈之举。
也许有人会说,就没有可代替的药吗?
就像白天不懂夜的黑,有谁懂医生的苦衷?
可悲得是,有些医院管理者,甚至药事管理者,也这么认为。
就拿抗菌药来说吧,之所以研发了这么多,就是为了患者的精准治疗,它们绝大多数,是不可能真的相互替代的。
对于这位患者的“小作文”,我感概良多。大家必须明白得是,医患是在同一艘船上,双方对彼此的想象,决定了船的形状。否则,当一种趋势形成之后,我们会眼睁睁看着它,把所有人裹挟进未知的山谷。
“塔西佗陷阱”效应一旦显现,不管真假,都很难扭转。是张麻子还是张牧之,其实并不重要。重要得是,人们为什么不愿意相信一个土匪的名字叫牧之?人们为什么愿意相信他叫张麻子?并且愿意相信他脸上应该长着麻子?
好多医生,都特别怀念之前医患如亲、彼此信任的环境。
人的身体疾患,靠医生的处方和心灵的处方,可以共同延缓疾病的碾压。但现实中医患信任的“病”,何处有解药?
医与患建立信任的成本急剧增高,彼此互信鸿沟就会进一步加大,安全感急骤降低,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意识到,重塑医患互信,已经刻不容缓,是一项迫不及待的事情。哪怕是扛着沙包去补天,也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