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化学法对尿液检测结果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关键词】 干化学法
[摘 要] 目的:分析干化学法测定尿液结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尿干化学分析仪法、手工法分别对1 589例尿液进行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尿干化学分析仪法测定尿蛋白阳性505例,隐血阳性458例,白细胞阳性239例;手工法测得尿蛋白阳性365例,隐血阳性327例,白细胞阳性367例。经χ2检验,三者均P<0.01,差异有显着性。尿液分析仪法测定尿糖阳性105例,尿酮阳性42例,尿胆原阳性364例,亚硝酸盐阳性64例;手工法测尿糖阳性98例,尿酮阳性36例,尿胆原阳性345例,亚硝酸盐阳性59例。经χ2检验,四者P均>0.05,差异无显着性。结论:干化学分析仪检测敏感性较高,适合作为尿常规检查和筛选法。但影响其结果的因素较多,所以不能取代手工法中的显微镜检查。两者联合应用具有较高准确性和特异性,能降低显微镜的复检率,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 干化学法;手工法;尿液
近年来,干化学尿液分析法已在全国各地普及,它的特点是操作简单、快速、量化比较客观,检测少量尿液即可一次性获得多项实验参数,有利于临床诊断,也减少了实验室的工作强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手工法中的显微镜沉渣法仍是目前检测尿液有形成分的主要手段。对干化学分析法能否替代尿液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及使用干化学法常受到的一些因素影响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门诊和住院病人的随机尿样, 采集后2 h内完成干化学分析和手工法。
1.2 仪器及试纸条
仪器:美国Bayer CLININTEK 50尿十一联分析仪,日本生产的OLMPUS显微镜。试纸条:与分析仪配套的尿十一联试纸。
1.3 方法
干化学分析仪测试:用一次尿杯留取中段尿10 ml,混匀检测尿11项;手工法中的显微镜检测:用一次尿杯留取中段尿10 ml置入试管中,离心1 500 r/min,5 min,离心后留取尿沉渣0.2 ml,涂片分别以XX/HP,XX/LP报告。
2 结果
检测阳性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的标准[1]。1 589例标本试纸条法与手工法检测结果比较见表1。表1 1 589例标本试纸条法与手工法检测结果(略)
3 讨论
尿液分析仪是一种光学电子仪器,尿干化学法与手工法的符合程度受同行关注,两种检验结果有的符合程度相差较大,干化学分析仪法检测尿液各成分的原理是呈色反应,尿标本如果含有干扰呈色反应的物质可使结果呈假阳性或假阴性。例如,尿中胆色素偏高易给其他检测项目产生色素干扰造成假阳性;小儿科尿标本混有大便时胆红素、尿胆原易为阳性;维生素C对试纸条中的GLU、BLD、KET、BIL(胆红素)等呈假阴性;氯丙嗪、吩噻嗪和吩噻类药可使BIL、URO呈假阳性;漂白粉可使BLD呈假阳性;奎宁、奎宁丁可引起碱性尿,使PRO呈假阳性;抗痨药物对试纸条成色素干扰[2]。此外泌尿系统感染中,大多数革兰阴性菌和某些革兰阳性菌能合成触酶,触酶能利用超氧化物歧化酶,使试纸条色原出现呈色反应[3],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因此,尿液的留取到上机,时间不宜过长,菌尿、陈旧尿干扰干化学法测定尿液成分。另外,从表1可见,GLU、KET、URO、NIT两种方法结果差异无显着性P>0.05,可能是它们的测定原理一致的原因。然而PRO、BLD、WBC两种方法结果差异有显着性P<0.01。造成PRO结果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测定原理不同,手工法是用磺柳酸法,而试带用的则是以四溴酚兰作为指示剂的显色法,在工作中我们发现结晶的存在会对试带的结果造成影响,而磺柳酸法因为尿液经过离心从而避免了这一因素的影响;造成BLD结果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干化学法检测BLD的原理是由于RBC内的血红蛋白含有亚铁血红素,它具有过氧化物酶的作用,在有氧的条件下,能将试带中的联苯胺氧化成联苯胺兰而显兰色。该法既可以对完整的RBC发生反应,又能测定游离的Hb,而手工法只能看到完整的RBC,这是造成二者产生偏差的直接原因;造成WBC结果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干化学法检测白细胞的原理是基于粒细胞浆内含有酯酶,可作用于试带模块中的吲哚酚酯,从而释放出吲哚酚,后者与重氮盐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WBC中以中性粒细胞含酯酶最多,单核细胞次之。如果尿中淋巴细胞居多时,可使试纸条呈假阴性,而手工法检测WBC是通过尿离心沉淀直接计数各种WBC多少的,因此手工法WBC明显高于干化学法。由上可见干化学分析法不能完全代替手工法。
总之,干化学分析仪检测敏感性较高,适合作为尿常规检查和筛选法。但影响其结果的因素较多(如重复性不好;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不能解决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管型的问题),所以不能取代手工法中的显微镜检查。两者联合应用具有较高准确性和特异性,能降低显微镜的复检率,提高工作效率。随时进行临床随访。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医政司.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