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宫颈癌
宫颈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的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据数据统计,全球每年新发的宫颈癌病例大约在50万左右,其中80%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我国每年新发宫颈癌病例13万以上,大约占世界每年新发宫颈癌病例的三分之一。
大量研究证实: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是导致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主要原因。而经世界卫生组织(WHO)确认,宫颈癌是唯一病因明确,唯一有望早期诊断、早期治愈,唯一有望消灭的癌症。因此,对HPV感染的检测、治疗和预防,是宫颈癌预防、早期发现和治疗的有效途径。
一、HPV型别与宫颈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具有种属特异性的嗜上皮病毒,属双链闭环的小DNA病毒,包含约8000个碱基对。目前已经确定的HPV型别大约有100余种,依其感染的上皮所在部位分为皮肤型HPV和生殖道上皮HPV,大约35种型别可感染妇女生殖道,约20种与肿瘤相关。
依据不同型别HPV与肿瘤发生的危险性高低,分为低危型别和高危型别。低危型别HPV包括HPV6、11、42、43、44等型别,常引起外生殖器湿疣等良性病变及宫颈上皮内低度病变(CIN I);高危型HPV包括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6、68等型别,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CIN II/III)的发生相关,尤其是HPV16和18型。
在国际癌症研究协会(IARC)一项包括全球25个国家的3607例宫颈癌患者的多中心研究中,HPV16型在宫颈癌患者中的感染率为57.4%,其次为18型,占12.6%-25.7%,45亚型在非洲、欧洲、南亚、北美居第三位,在亚洲国家52和58型感染较常见。
HPV的型别与宫颈癌的病理类型及严重程度有关,目前医学界较一致的看法是HPV16型是导致宫颈鳞癌的主要原因,而HPV18型与宫颈腺癌的发生关系密切。
二、HPV感染途径
HPV 感染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人群的年龄及性行为:
1.主要经男女性行为传播。
2.女性初次性交的第一个10年,HPV累计感染率高达50-80%,其中绝大多数靠机体免疫力在感染后1-2年内自动清除,只有极少数最终发展为宫颈癌(有文献报道,女性一生中生殖道HPV感染的几率为80%,其中5%生殖道疣,35%宫颈刮片异常,25%宫颈病变,1%宫颈癌)。
3.年轻性活跃者HPV感染率最高,高峰年龄18-28岁,30岁以后发生HPV感染的可能性相对会降低。
4.HPV感染,尤其高危、反复或持续感染者相对危险性是HPV阴性者的250倍。
三、HPV致病机制
HPV感染(高、低危)其潜伏期为3-6个月,多数妇女HPV感染是一个自限的过程,也就是说HPV感染有很大一部分会自行消除。低危型自限消退期平均为12月,而高危型自限消退期平均为18-22个月。宫颈细胞感染HPV后,HPV病毒整合到宿主DNA才可能编码致病、致癌蛋白,或者形成疣状体,或者细胞恶性变。在此期间,宿主细胞与HPV感染的免疫失衡导致游离型DNA没有排除而整合持续感染,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20-35岁的性活跃妇女通常能够有效地清除HPV感染,而大于35岁的妇女的宫颈细胞易出现缺损,HPV病毒感染不易清除。HPV编码致癌蛋白后,个体细胞出现形态改变,此时TCT可以检出细胞学的异常。如果HPV感染没有消退,细胞学检测会持续异常,当细胞异常累积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组织学的异常,此时行阴道镜检测就可在组织学上确定病变的程度。但这个过程大约需要8-12年时间,才可能发展为宫颈癌。
编辑:范伟伟